二解 显扬七卷十四页云:放逸懈怠所摄者:如有一人,于过去世,已有违犯。由忘念故,而不如法,起于对治。如是于未来现在,起于违犯。由忘念故,而不如法起于对治。先亦不起猛励乐欲,当于禁戒终不违犯。谓我当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如所应行,如所应住;令无所犯。又复如是行,如是住,应可犯者、而有毁犯。此人于前中后际、及先时所作俱随行时,皆现成就于放逸故。又执睡眠,又与偃息,以之为乐。慢缓懒堕,不乐修营。于梵行智人、身不供侍。如是名为放逸懈怠所摄。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羯叱斯】 p1336 瑜伽六十卷十四页云:复次经言汝等长夜,增羯叱斯,恒受血滴。何等名为羯叱斯耶?所谓贪爱。贪爱...(地名)蒙古之大砂漠也。慈恩传一曰:莫诃衍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术语)天台宗之教相判释。立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合为八教。...(1337~?)讳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后即位,年号建文。于燕王靖难之变时,剃发并改名应文,逃离京师。经湖湘入...(譬喻)恶觉譬如风,定譬如壁,壁定坚固,则觉风不能入也。止观五曰: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同辅行曰:壁...(杂语)如来为不使众生起邪见给与四种之法施也。四法者,万物皆归无常,所有悉为苦毒,诸法皆无我,有形悉至空是也...(杂语)拔苦济难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地名)观音之住处,宝陀洛迦山Potalaka也。又作补陀洛迦,布呾洛迦补陀洛。祖英集曰:宝陀岩上客,应笑未归人。冷...【二无心定同异】 p0038 俱舍论五卷六页云:虽已说二定有多同异相;而于其中,复有同异。颂曰:二定依欲色,灭...(经名)二卷,宋法天译。佛在广严城敕金刚手菩萨说弟子之八事及二谛等。...(名数)又云二十八生。欲界九品润二十八性之谓也。...(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前生,当然不能从外在的物质去判断...
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有所差异。人生无法事事都很完美,但是若能懂得善解、包容、感...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有僧人问石霜庆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石头还会出汗吗?」 本份事是成佛、开悟、解脱、救度众生等的...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
【原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节而不纵,可为贤人。纵而不节,是为下愚。盖此二者,皆造...问: 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始助念,常常也能见到一些效果,但是我们不敢肯定是否往生。如...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雪的冬天,路上满目霜雪,唯独一块地上不着雪迹,皇帝感觉很奇...
放逸懈怠所摄
【法相辞典】
【放逸懈怠所摄】 p0797 瑜伽二十二卷八页云:云何放逸懈怠所摄?谓如有一,由过去世毁犯所犯;于此毁犯,由失念故;一类不能如法还净。如由过去,由未来世,由现在世,当知亦尔。谓毁犯所犯;于此毁犯,由失念故;一类不能如法还净。又非先时于所毁犯发起猛利无犯乐欲。谓我定当如如所行,如如所住;如是如是、行于所行,如是如是、住于所住。于所毁犯,终不毁犯。由是因缘,随所行住,如是如是、毁犯所犯。由此成就前际俱行,后际俱行,中际俱行,先时所作,及俱随行,所有放逸。又自执取睡眠为乐,偃卧为乐,胁卧为乐;性不翘勤,为性懒惰,不具起发;于诸有智同梵行者,不能时时觐问供事。是名放逸懈怠所摄。
上篇:放逸为死迹 | 下篇: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 |
【得常委】 p0994 瑜伽十八卷十一页云:若未离欲一切身分勤精进者、名得常委。...
羯叱斯
莫诃衍碛
天台八教
应文
壁定
四法施
拔济
宝陀岩
二无心定同异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二十八有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发明家的际遇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