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一再地探求义理。一往,即一次往求,仅就文字表面作浅显之解释,而止于浅近之文字相;再往,则进而发挥其深意,故...为印度古代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过去而起之分别见解。即针对不死(一说为所事之天)之问题,自己并非如实...戒本疏·九十单提法:“问:‘何故有看覆,无自覆者?’答:‘不看房成,有受用义;自覆招讥重,故不许用也。或可从...指对地藏菩萨忏悔。即于地藏菩萨像前,忏悔罪过,祈求福利之行为。 p2318...【欲界有三十六处】 p0988 瑜伽四卷二页云:处所建立者:于欲界中、有三十六处。谓八大那落迦。何等为八?一、等活...凡十二卷。清代佛冤彻纲撰,性纯等编。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内容包括佛冤住持内江古字山诸古禅院、成都府威凤...(人名)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也。姓陈氏。居睦州龙兴寺以晦迹,常制草覆,密卖道上,岁久,人知之,有陈蒲鞋之号。时...【补特伽罗异门】 p1246 瑜伽二十九卷十七页云:云何补特伽罗异门?谓有六种。一、沙门,二、婆罗门,三、梵行,四...西晋译经僧。曾译经于洛阳,译有时非时经一部。经之后记谓(大五五·五○一中):“外国法师若罗严,手执胡本,口自...(杂语)小于羊毛尘七分者,可止住兔毛尖之微尘也。俱舍论十二曰:积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量。...止持和作持。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亦即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亦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持二门,可...僧伽吒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佛说四十二章经》 上章说真谛...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事不对人;如果老是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将会寸步难行...当我们看到呱呱坠地的初生婴儿,可曾想到这个小生命从何而来?当我们瞻仰刚刚去世的亲人朋友,可曾想到他将去向何方...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当然,如不依对治力,业不会有丝毫的减弱,定要毫厘不爽地感果...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
妄语戒有大妄语跟小妄语,我们先看大妄语,第一个。 【向人说证果乃至罗刹来到我所,彼领解上品不可悔罪。】 这个上...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良因法师答: 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 ,依着这个仪...
宁戚是春秋初期的卫国人,因无处施展才华而决定去投奔齐桓公。由于穷苦贫困,便扮成游走的商人,赶着牛车来到了齐国...
依种种姓舍
【法相辞典】
【依种种姓舍】 p0770 显扬五卷十二页云:依种种姓舍者:谓依于色,乃至依于法。
上篇:依一种姓舍 | 下篇:依离染解脱 |
(术语)是佛道之一期也,先信乐其法,次了解其法,依其法而修习其行,终证得其果也。...
一往再往
不死矫乱论
覆屋过限戒有看覆无自覆
地藏悔过
欲界有三十六处
佛冤禅师语录
睦州
补特伽罗异门
若罗严
兔毛尘
二持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圣严法师:在工作中要对事不对人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业的四种对治力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推荐】妄谈自己证果及神通感应的严重过失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