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佛牙伽蓝】 p0654 西域记三卷十八页云:新城东南十余里故城北大山阳,有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术语)一日清净至暮,则为一日间之佛也。宗镜录二十三曰: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梵语 ?ramana 之意译。音译沙门。意谓出家者剃除须发,勤行众善,止息诸恶,调御身心,勤修善法,以期达于涅槃境界...(名数)于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之事中,言为实见等,或于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之事中言为不见等。如是八种,名为非圣言。若...子题:避难界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一、尽集)初言集僧,必先尽自然界内。若标宽界狭者,尽标集之。僧祇云,避...(术语)佛之身口意三业也。佛以三业碾摧众生之惑业,故云三轮。非下地之所测,故云三密。【又】一、神通轮,又云神...(256 B.C.~198 B.C.)巴利名 Sajghamittā。阿育王之女,摩哂陀(巴 Mahinda)之妹,为最早于锡兰建立比丘尼僧团...三种无表色之一。又作处中。律仪,梵语 sajvara 之意译,又作等护、防护、禁戒。即遮止恶戒,具有防止身、口、意三...梵名 Pramiti。意译作极量。唐代译经僧,中印度人。展转游化,东渡中国弘传佛法。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于广州制...(杂语)粪处也。即便所。象器笺二曰:起止处者,正屙粪之处也。毗尼母经云:上厕有二处:一者起止处,二者用水处。...亦名:劝足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兄弟同作比丘,其一贪餮嗜食,不知足食不足食、余食不余食...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我们活得痛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严重病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烦恼重的时候会哭泣,正...1、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传标语。事实上,勤劳只是致富的助缘,勤劳本身并不能致富。如...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人的心境:生擒活捉不费吹...
在集贸市场,蚊蝇最喜欢光顾的地方还是肉类售卖区。因为肉类散发的独特气味,对蝇虫有莫大的吸引力。那么肉类散发的...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对一切苦不厌离,这才能守护佛的无上法门。 若没有历代大德这...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智慧来处理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们对人多一份关怀,便是多一份...
【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欲邪行。即是施与欲流所漂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嫉无害。无有热恼。亦无...问: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它与圆成佛道是一还是二? 慧律法师答: 天地人合一乃道教和儒家的观念,不属于正法...
于内身等住循身等观
【法相辞典】
【于内身等住循身等观】 p0753 瑜伽二十八卷二十页云:云何于内身等住循身等观?谓若缘内自有情数身色为境,住循身观;是名于内身等住循身观。又云:谓若缘根所摄,有执有受色、为境;是名于内身等住循身观。又云:谓若缘自内定地轻安俱行色为境;是名于内身等住循身观。又云:谓若缘内能造大种色为境;是名于内身等住循身观。又云:谓若缘有识身内色为境;是名于内身等住循身观。又云:谓若缘自中身发毛爪齿等相为境;是名于内身等住循身观。
上篇:于说法师故思轻毁戒 | 下篇:于外身等住循身等观 |
(界名)泥梨Niraya,译曰地狱。又曰不幸处。与那落迦Naraka梵语全异。...
佛牙伽蓝
一日佛
勤息
八圣言
集僧两种
三轮
僧伽蜜多
非律仪非不律仪
般剌蜜帝
起止处
劝犯足食戒缘起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广行财布施才能赚取财富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肉类的真实气味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