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已达于道之高僧。即证阿罗汉果之圣者也。...(术语)攀缘境界之妄想也。止观四下曰:如是呵已,色欲即息。缘想不生,专心入定。...【苦谛与集谛二句分别】 p0848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问:若是苦谛;亦集谛耶?设是集谛;亦苦谛耶?答:诸是...又称十一遍行惑。指遍行因之惑。即迷于苦谛十惑中之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及迷于集谛七惑...(名数)处谓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减也。佛当说法时念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减退之相,故众生虽不一心听法,亦不以为忧...(杂名)菩提道场也。华严经一曰: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智证得】 p1151 如声闻乘证得中说。 二解 显扬六卷十页云:智证得者:谓得九智。一、法智。二、种类智。三、苦智...行事钞·通辨羯磨篇:“别举羯磨,明其成坏。法不孤起,终须四缘。随义明非,不过七种。先就但心念法以解七非;乃至...(人名)阿育王弟名。译曰除忧。见行愿品疏钞四。梵Vitāśoka。...(一)指智慧之云。比喻如来之智慧,犹如大云遮覆一切众生烦恼障。法华经药草喻品(大九·一九下):“慧云含润,电光...【憍赏弥】 西域记云:旧云拘睒弥,讹也。中印度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道不是我们现在的外道了。现在外道是没什么章法,古时候印度的...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 (或称十善法)。十戒...
酒类的香味引起了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甚至更坏事情都很多,打架斗殴。喝了酒就壮了胆,甚至能做出很多很多的坏事情...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几种随时随地可行的办法。每个人因为环境不同,兴趣不同,有人欢喜这一种办法,有人却以那一种较为...
明朝,五台山万寿寺方丈志诚法师与三宝弟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规模宏大,独具一格的罗汉殿建设完成,只等化缘铸造...
参禅人,守住一门做工夫。何以专办此事,尽此一生,尚不容易办好,何能这一头、那一头?正要知老鼠啮棺材,抱住一处...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么抓呢?一句佛号念、诵、...
法教久住
【法相辞典】
【法教久住】 p0762 瑜伽二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名为法教久住?谓说正法已,转法轮已;乃至世尊寿量久住。及涅槃后,经尔所时,正行未灭,正法未隐。如是名为正法久住。如是久住,当知说彼胜义正法作证道理。
上篇:法执二种 | 下篇:法住随转 |
(地名)根本律云:时摩竭陀憍萨罗二国中间大旷野处,有五百群贼杀害商旅,由斯两界人行路绝。时影胜王闻知已,命大...
已达大德
缘想
苦谛与集谛二句分别
十一遍使
三念处
菩提场
智证得
羯磨七非
毗多输
慧云
憍赏弥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五戒与十善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为重戒

研读经教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种可随时随地修行的方法

五台山故事:掉队的罗汉哪去了

凡所有心皆称迷心,心本无生始称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