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品类足论六卷三页云:所识法云何?谓一切法,是识所识,随其事。此复云何?谓眼识识色,耳识识声,鼻识识香,舌识识味,身识识触,意识识法。眼色眼识,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故说一切法是识所识随其事是名所识法。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1、紧那罗的别名,因紧那罗似人而非人。 2、天龙八部众的总称。...又称行佛威仪。谓修行者须于日常之行住坐卧中,起崇仰畏敬之念,正其仪容举措,一一方正合宜而心无动乱,以示现佛之...【六转依】 转依,即转舍下劣之所依,而证得胜净之所依。唯识宗依所得位之别,将转依分为六种:一、损力益能转,即...(一)指世间善巧方便、出世间善巧方便。(一)略称世间方便,即菩萨为自利、利他,或二利所示现之种种善巧施为。以此尚...(人名)Gavāṁpati,又作伽梵波提,憍梵波提。译曰牛主。罗汉名。不思议境界经上曰:伽傍簸帝,隋云牛主,旧名憍...兹叙小乘之法,以信、解、行、证四分说之。信解行证者,是佛道之一期。先信乐其法,次了解其法,次依其法而修行,终...(术语)又云乏道。梵语沙门那(略云沙门)之古译也。修正道而断生死贫乏之义也。涅槃经曰:沙门名乏,那名道,断一...一谓一理,即是所通;门谓正教,即是能通。盖譬佛所说一乘之教,则能通于实相之理。[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 p54...为“冥加”之对称。指佛菩萨对众生所施显而易见之加被。如佛陀于华严会上,以身业摩菩萨顶,增其威力;以口业劝说法...据日本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所载,于亡者中阴三七日(第二十一日)作追福修善之佛事,称为洒水忌。又作孝力...凡六卷。全称东阳和尚少林无孔笛。又作东阳和尚语录。日本临济宗僧东阳英朝(1428~1504)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我们为什么一直生死不得自在,六道轮回,受诸众苦?因为我们一直在梦中,不得醒来。菩萨为什么是菩萨?因为菩萨知道...
因地的佛与佛之间,因地愿力不同所表现的有的光能够照一由旬、两由旬、或是百千万亿由旬、或一佛刹、二佛刹、三佛刹...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好运用,不要乱花,不要贪得无厌,如果没有财产,就应当凭自己...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会对未来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做事的热情。这时候,他们更喜欢回忆辉煌的过去,而不是考虑未...
问: 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有时还觉得想退心。怎么可以不退初心?请老和尚开示...
女+马=妈 为你做牛做马的女人就是妈,你怎能不爱她? 3岁时:妈咪,我爱你。 10岁时:妈,随便啦。 16岁时:我妈真...
净土宗到底要准备些什么事情?简单讲一句话就够了:有志于往生的人,你必须要把握一个原则多一分的愿力,少一分的业...问: 我学佛有十年了,近来一年经常耳中有念佛声,有时家中也有念佛声,请问法师这个现象是不是魔障?我有些疑惑,...
所识法
【法相辞典】
【所识法】 p0734 瑜伽六十九卷十九页云:复次云何所识法?谓一切法,皆是所识。诸识、能识。由五种相,诸识差别;如其所应,建立所识。何等为五?一、依缘差别故,二、欣戚差别故,三、胜劣差别故,四、心所差别故,五、障治生差别故。云何依缘差别?谓由所依所缘差别,建立眼等六识差别。眼识、了别诸色境界。余识、各各了自境界。意识、了别一切眼色,乃至意法,以为境界。云何欣戚差别?谓苦受相应识,名戚;此能了别随顺忧苦不可意法。乐受相应识,名欣;此能了别随顺喜乐可意诸法。不苦不乐受相应识,名非欣非戚;此能了别随顺舍受非二诸法。云何胜劣差别?谓不善法,及有覆无记法,相应识,名劣;此能了别诸染污识所行诸法。善法相应识,名胜;此能了别一切善识所行诸法。无记法相应识,名非胜非劣;此能了别自所行法。云何心法差别?谓有心法,遍诸心起;复有心法,遍善心起。所余心法,应知如前有漏法中,已说其相。遍诸心起,复有五种。谓作意、触、受、想、思。如前意地,已说其相。遍善心起,复有十种。谓惭、愧、无贪、无瞋、无痴、信、精进、不放逸、不害、舍。如是十法,若定地,若不定地,善心皆有。定地心中,更增轻安。不放逸等,唯是假法。此相应识,皆能了知一切境法。云何障治生差别?谓所治障,有十五心。何等十五?谓欲界系,总有五心。见苦、见集、见灭、见道、及修所断。如欲界系,总有五心,色无色界,当知亦尔。能对治心,是第十六。谓诸无漏学无学心。如是所治,及能治识,随其所应,各能了别自所行法。复次生差别者,略有五种。一、欲界生行,二、色界生行,三、无色界生行,四、往上地生,五、还下地生。欲界生行者:从欲界系若善若染污若无覆无记心无间。遍欲界系一切心生。是名欲界识生差别。如欲界系;如是色无色界系自地三心无间,皆生自地三心。若先未起静虑无色,初欲生时;要从欲界善心无间,初静虑地善心得生。初静虑地善心无间,第二静虑善心得生。如是乃至无所有处善心无间,第一有地善心得生。必从色界善心无间,初学心生。学心无间,无学心生。若先已起静虑无色,即于彼地不退失者;彼从欲界善心无间,随其所乐,上地诸心,及学无学心,欲起现前;先已善取彼行相故;于彼诸心,如意能起。如是所余上地诸心无间所起,如是所应,当知亦尔。又从欲界无记心无间,色界善心生。如色界果欲界变化心,即从色界善心无间,此欲界无记心生。又说此心为欲界者,当知是彼影像类故。非自性故。又欲界没,生上地时,欲界善心无记心无间,上地染污心生。谓生初静虑,乃至有顶。以一切处结生相续,皆染污心,方得成故。如是应知彼往上地生诸识,决定于自所行,生起差别。又诸异生,退先所得世间静虑无色定时,由染污心现前故退。此下地染污心,从上地善心染污心无间生。又从上地没,生下地时,从一切上地善心染污心无记心无间,唯有下地染污心生。如是应知还下地生诸识决定于自所行生起差别。如是障治生差别故;诸识决定于自所行,了别所识诸法差别。
上篇:所缠法 | 下篇:所取色 |
(术语)梵语曰你尾单Jivita,命根为体,寿焕识为相,活动为用。辅行七之三曰:一期为寿,连续曰命。一期连持,息风...
人非人
行佛
六转依
二方便
伽傍簸帝
小乘之四分
贫道
一门
显加
洒水忌
少林无孔笛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梦中家财万贯,醒时两手空空

穿透力极强的光明悲愿
惜福与培福
心律法师: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信佛好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进步

女+马=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