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为俱舍论卷十三所说四种不善之一。不善法可分为胜义、自性、相应、等起四种不善,其中,等起不善为由恶之心作用所生...【无明触】 p1046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四页云:云何无明触?答:染污触。卽一切烦恼随烦恼相应触。 二解 品类足...(杂名)梵行者之住室,即寺院之房舍也。明智旭著有梵室偶谈。...(名数)清凉、安隐、安静、寂灭四义也。心离热恼,为他世之乐因,以能建立止观,得涅槃之乐因也。...(杂语)请者受食也,折者弃其余也。日用清规曰:随量受食,不得请折。韵会曰:折毁弃也。...入浴时所用之布,缠于腰部,后系浴裙。又称脚巾,律典中称洗涒。或指置于浴门外,防脚滑之布垫。其后转指炊事、扫除...(术语)引接化度也。六祖坛经曰: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杂语)证得佛道,觉悟真理也。...(术语)圆满自利利他二利而成佛果之菩萨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地名)又作因陀罗世罗求诃,因沙旧,因陀罗窟。帝释石窟也。在中印度旧王舍城东方六哩之山上。...【内明论略二相转】 p0367 瑜伽三十八卷八页云:谓内明论略二相转。一者、显示正因果相。二者、显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小林觉得自己简直太倒霉了。大学毕业四五年了,眼瞅着其他同学,个个发展的都不错: 同宿舍的小王上了研究生,毕业...
永信法师,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魔王波旬总是用尽心思,想找机会扰乱佛陀修行。这天夜晚,他见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经行后,入禅堂内端身静坐,...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
一 在家犹如大梦 在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大梦一场。谁曾能知道自身年于生死梦中。假使有一个人能够真...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而今生一期果报之身形,如果不曾遭逢善知识,结果又再作了一切的罪业,真...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漫、毫无威仪,犯了僧团规矩。比丘看到佛陀,立即收敛自己的形...人间第一幸福儿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 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
受生命终证
【法相辞典】
【受生命终证】 p0730 成唯识论三卷二十页云:又契经说:诸有情类,受生命终,必住散心;非无心定。若无此识;生死时心,不应有故。谓生死时,身心惽昧,如睡无梦,极闷绝时。明了转识,必不现起。又此位中,六种转识,行相所缘,不可知故;如无心位,必不现行。六种转识行相所缘,有必可知。如余时故。真异熟识,极微细故;行相、所缘、俱不可了。是引业果。一期相续,恒无转变。是散有心。名生死心,不违正理。有说五识此位定无。意识取境,或因五识,或因他教,或定为因。生位诸因,既不可得;故受生位,意识亦无。若尔;有情生无色界,后时意识,应永不生。定心必由散意识引。五识、他教、彼界必无。引定散心,无由起故。若谓彼定由串习力,后时率尔能现在前;彼初生时,宁不现起。又欲色界初受生时串习意识,亦应现起。若由惛昧,初未现前;此即前因,何劳别说。有余部执:生死等位,别有一类微细意识,行相所缘,俱不可了。应知即是此第八识。极成意识。不如是故。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分身,冷触渐起。若无此识;彼事不成。转识不能执受身故。眼等五识,各别依故。或不行故。第六意识,不住身故。境不定故。遍寄身中恒相续故。不应冷触由彼渐生。唯异熟心,由先业力,恒遍相续,执受身分。舍执受处,冷触便生。寿暖识三,不相离故。冷触起处,即是非情。虽变亦缘;而不执受。故知定有此第八识。
上篇:受异熟决定 | 下篇:受想立蕴因缘 |
(术语)以忍心调伏瞋恚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以忍调行摄诸恚怒。...
等起不善
无明触
梵室
尸罗四义
请折
脚布
引化
证觉
菩萨道
因陀罗势罗窭诃
内明论略二相转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剔除心中的杂草

永信法师:不怕少林寺成网上寺庙
心定降魔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在家如大梦,出家犹如遇险得脱

智者大师辨析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