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子题:十二部经、十二分教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毗尼母云,既听说十二部经,欲示现此义,复有疑心;若欲次第说文...小乘化地部将万法分成三种,称为三蕴。即:(一)一念蕴,指刹那生灭之法。(二)一期蕴,指人自生至死间相续之法;五根...亦名:提舍尼篇约行分别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约行者,前之三戒,自分离讥;后之一戒,就胜进说。”行宗记释云:...(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陕西下邽(渭南县东北)人。儒家出身,聪慧过人。贞元十四年...【病麤重】 p0938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病麤重者:谓诸界互违所发不安隐性。...(名数)一、证境,诸佛所证之境界,即真如法性之理也。二、化境,诸佛所化之境界,即十方国土也。...凡七卷,或十四卷。唐代智周撰。略称唯识演秘、演秘。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乃注解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之书。系...(经名)具名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一卷,隋瞿昙法智译。为首迦长者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而转...【寂灭施设安立】 p1018 此无余依地之第二相。瑜伽五十卷二十三页云:云何寂灭施设安立?谓由二种寂灭,施设安立如...禅林用语。又作空劫已前。指此世界成立以前空空寂寂之时代。天地未开以前,了无善恶、迷悟、凡圣、有无等差别对待;...(譬喻)佛之德号。以能导众生,渡生死海故也。涅槃经二十一曰:汝今欲度生死大河,我能为汝作大船师。...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无量义经...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拥有世人欣羡的富贵、名位,但为了追求人生的真理,这一切他都...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朱元璋还俗做皇帝,刘秉忠还俗做宰相,姚广孝还俗做少师,武则...
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心的体性,这个是真实义,所以,法身亦非空无义,乃有其自体性。所以讲真如有其自体性,...当我们观察周遭的人时,常常可以发现,性情暴躁、容易为小事动怒的人,身体大多也有些毛病,例如肝功能不好、内分泌...
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之后,稍事休息时,突然听到嗡、嗡的叫声,小和尚流水悄声对师兄说:师兄!你...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常示现让人看到,人们对净土的信心会增强的;念佛过程中阿弥陀...
戒嗔还不是和尚的时候,也是生活在山里,那还是十几年前,戒嗔当时还算一个小孩子,没有经文的约束,比起现在要顽皮...
非聚
【法相辞典】
【非聚】 p0711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一页云:问:何故择灭亦名非聚?答:离诸聚故。谓说有为无住相者。彼说有为法,必四类共聚。谓自体及三相。若说有为有住相者;彼说有为法,必五类共聚。谓自体及四相。复次诸界、诸趣、诸生、诸蕴、诸世、诸苦、皆名为聚。择灭异彼,故名非聚。
上篇:非显 | 下篇:非熟 |
(人名)Śrllabdha,译曰胜受。经部论师之名也。西域记五曰:室利逻多唐言胜受,于是制造经部毗婆沙论。...
说法听撮要
三蕴
波罗提提舍尼篇约行分别
白居易
病麤重
二种佛境
成唯识论演秘
业报差别经
寂灭施设安立
空劫以前
大船师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
「舍」时的心念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就在等那一刹那顿悟
圣严法师: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安法师:佛为什么不示现来让人增强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