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化地部将万法分成三种,称为三蕴。即:(一)一念蕴,指刹那生灭之法。(二)一期蕴,指人自生至死间相续之法;五根等属之。(三)穷生死蕴,指穷生死而至金刚喻定间相续之法。 p70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定善,定心所修之善业也。息虑凝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也。二、散善,散心所修之善业也。策身口意废恶修善...梵语 dhanus,巴利语 dhanu。音译驮怒沙。为古代印度之长度单位。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二、俱舍论...佛的尊称,佛号能仁,又是法王,故称仁王。...(地名)梵音Gṛdhrakūṭa。耆阇崛者巴利音Gijjakūṭa。又曰伊沙堀,揭梨驮罗鸠胝,姞栗陀罗矩吒。山名。译曰鹫头...(行事)每月一度之忌日。与年忌相对。即每月行于故人死亡日之法要也。...【现法受业】 p0953 如现法受业中说。 二解 瑜伽六十卷十二页云:略由三因缘故;成现法受业何等为三?一、田广大故...1、虚假的名字。诸法本来无名,是人给它假设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既虚假不实,且又不合实体,好像一个贫贱的人取了...(物名)金刚杵之异名。有独钴三钴五钴等,皆标帜内证之智德者,故名智杵。性灵集六曰:实相智杵,摧破邪山。...【阿赖耶识恒与五遍行心所相应】 p0785 成唯识论三卷一页云: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地名)王舍城之别名也。慧琳音义六曰:吉祥茅国,古名王舍城,即摩竭陀国之正中心。古先君王之所都处,多出胜上吉...子题:善来受具最先、三语受具第二、羯磨受具第三、八敬受具第四、破结受具第五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约受前后者...(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辨体一实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体,辨释这部经典的体性。一般表述,是以实相为体。(中略)这次就具体地针对这部...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城里有一位长者,刚刚丧失爱子以致日夜思念,万般不舍;不久便精神恍惚,茫...
贪、嗔、痴是三毒,能毒害我们的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如果我们不断除贪、嗔、痴性...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恶的,如果邪淫而至乱伦,那更是丑中之丑,恶中之恶,现在要谈发生于五十余年以前乱伦的悲剧。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见到城门边有一个大深坑。当时王舍城的人都把大小便弃置此坑...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近的怨恨就忘记往日的恩情。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至亲好友长久相...讲到菩提心,净土宗祖师省庵大师有一篇《劝发菩提心文》。他将菩提心的表现、相貌写得非常清楚、明白。他以八种相,...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念能断烦恼,则是念念出生死。果能以念佛之一念不移,一心不...
三蕴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三忏 | 下篇:三觉 |
(术语)涉于身口意三业总背于理者。...
二善
弓
仁王
耆阇崛
月忌
现法受业
假名
智杵
阿赖耶识恒与五遍行心所相应
吉祥茅国
具戒约受前后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

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为苦无有欢乐

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乱伦的丑恶悲剧
善护口业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道证法师:检讨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