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表义名言】 p0793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表义名言,卽能诠义音声差别。...(譬喻)众生之心性,为本来清净之佛性,故譬之为明珠。心珠歌曰:此心珠如水月。梁简文帝文曰:心珠可莹。...【六现观】 p0298 成唯识论九卷十一页云:六现观者:一、思现观。谓最上品喜受相应思所成慧。此能观察诸法共相,引...指世间法施、出世间法施。据般若经卷二十四载:(一)世间法施,指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足不履地、知人心命...佛陀入灭后百年顷,付法藏第五祖优婆鞠多之下有昙无德等五弟子,同时于律藏衍出五部之派别,统称五部律。彼等所传持...即有漏与无漏。漏者,烦恼之意。(一)有烦恼之法,或为增长烦恼缘之法,称为有漏。(二)离烦恼之清净法,或不为增长他...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之菩萨。有三种不退、四种不退之别,其位次则依诸宗而异。(参阅“不退”984) p985...(术语)又略曰共惑。对于自相惑而言。即诸法缘共通之苦,空,无常,无我等相而迷之,执苦为乐,空为有,无常为常,...(公案)赵州问南泉曰:知有底人,死后向甚处去?泉云: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州云:谢师示诲。泉云昨夜三更月...三毒之火,即贪、嗔、痴。...寂留明,梵名 ?ivāvahavidya,音译尸缚缚呵尾地也、施娑缚诃、湿缚么[可*欠]。乃密教莲华部之忿怒身,列于胎藏界...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言,成佛是学佛终极圆满之归宿。信佛与学佛略有前后的差别,立...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大家都知道从食物中补钙是最自然的方法。然而,很多饮食推荐常常会忽略一些重要的要求:首先,补钙食物必须容易买到...凯琳在逛纽约最大的百货公司梅西百货时,在入口处有一堆鞋子。旁边的牌子上写着:一折超级特价。她拿起鞋子一看。原...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行,自认为到了一定境界修行成就了,于是准备下山,下山途中遇...印光大师原文: 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而不知其非也。夫一切众生,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赋血肉之...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认佛教为消极厌世的偏见,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相对以往重鬼神...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全缺,世行深追;至其极点,直使忘形,何止忘疲。悲乎痛哉! ...
身等三业
【法相辞典】
【身等三业】 p0677 俱舍论十二卷一页云:此所由业、其体是何?谓心所思、及思所作。故契经说:有二种业。一者、思业,二者、思己业。思己业者:谓思所作。如是二业,分别为三。谓即有情身语意业。如何建立此三业耶?为约所依?为据自性?为就等起?纵尔;何违。若约所依;应唯一业。以一切业、并依身故。若据自性;应唯语是业。以三种中、唯语即业故。若就等起;亦应唯一业。以一切业、皆意等起故。毗婆沙师、说立三业;如其次第,由上三因。然心所思、即是意业。思所作业,分为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
上篇:身差别苦 | 下篇:身力身劣 |
【能取所取】 能取即认识的主体,所取是被认识的对象。换言之,能取者为心识,所取者是外境。在唯识学上,能取是识...
表义名言
心珠
六现观
二种法施
五部律
二漏
不退菩萨
共相惑
南泉水牯牛
三火
寂留明菩萨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食物中的补钙冠军
千金买名,万金买誉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白话大意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