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一页云:能引别果暂时住因,说名住相。谓有为法,于暂住时,各有势力,能引别果,令暂时住。此引别果势力内因,说名,住相。若无住相;诸有为法,于暂住时,应更不能引于别果。由此故知有别住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地名)西域记曰:秣苏伐那,此言闇林,千佛皆于此地说法。...【所取通达】 p0741 显扬三卷一页云:四、所取通达。谓于一切诸识境界唯识影相,如实觉了。余如前说。...(名数)对于三毒而立三善根:一无贪,二无瞋,三无痴。此三者皆为生无量善法之根本,故名善根。见集异门足论三。【...(杂名)析津日记曰:仙露寺遗址,地名千邑人,故比丘尼皆曰邑头尼。...欲界的六欲天和色界的四禅天。...大日经之“秘密漫荼罗品”对传法灌顶之阿阇梨,分浅略、深秘二种;大日经疏卷三,则总分深浅为十六重。其中十地深行...子题:理体三宝佛先法次僧后、化相三宝佛先法次僧后、住持三宝僧初法次佛后、一体三宝法先僧次佛后 戒本疏·释皈敬...(术语)十地中之前二地也。此位虽为圣者之位,然仍自然任运而起烦恼,故有此名。...亦名:期贼行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六缘成犯:初是贼,二、知是,三、共期,四、同道,五、不离见闻,六、...亦名:杖络囊戒具二持犯 戒本疏·百众学法:“(众学篇)持犯者,若就心学,希具二持二犯。起心修行,名作持;不违...(术语)现又作见。现之义也。不借造作安排现成就之公案也。此中含褒贬二意。传灯录十二(睦州章)曰:师见僧来云:...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界。也就是说,虽然他们是生在天道,但是跟我们这里,同样具有...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问: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往往因为烦恼业障较重、妄想较多,总觉得自己修持还不够精进,...
问: 什么是加持?什么是气场?加持是怎么发生效用的?在家人可以为他人加持吗? 宗舜法师答: 加持这个词,在佛教...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业力慢慢增长广大。为什么有的业力会增长,有些业力它就不会...
菩提,梵语,此云觉、智、道。广义而言,即三乘圣人能断除烦恼成就涅槃之无漏智慧,名为菩提,亦名智德。 菩提,简...问:《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故知多则得生,少则不生也。 答:按《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此...《五福德经》云:说法之人因何大富,饶财多宝?因前世说法时,上语中语下语,其义悉备,归于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
住相
【法相辞典】
【住相】 p0659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五页云:问:诸有为法,有住相不?设尔;何失。若有者;有为相中,何故不说?如世尊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不说有四。又契经说,复云何通?如说:苾刍,诸行不住。若无者;此前所说,当云何通?如说:色法生住老无常。当言色耶?非色耶?乃至广说。品类足说,复云何通?如说:云何生?谓诸行起云何住?谓诸行生已不坏?云何老?谓诸行熟。云何无常?谓诸行生已坏。答:应作是说:有为法有住相。问:若尔;有为相中,何故不说?答:契经应说有四有为之有为相;而不说者,应知彼是有余之说。复次诸有为法,实有住相。似无为故;佛不说在有为相中。复次若法,能令诸行损减;世尊说在有为相中。住相,能令诸行增益;故不说在有为相中。问:生亦能令诸行增益;何故说在有为相中?答:生最能令诸行损减;非老无常。所以者何?若生不引令入现在;老、何所衰。无常,宁灭。由生引行,令入现在;故老能衰,无常能灭。故生最能损减诸行。譬如有人,隐在稠林。有三怨敌,欲为损害。一从稠林牵之令出,一损其力,一断彼命。若一不从稠林牵出;二何损害。三相于行,应知亦然。复次若法,能令诸行和合,及令散坏;世尊说在有为相中。生相,能令诸行和合异灭,能令诸行散坏。住相不尔。故不说在有为相中。复次若法,能令诸行历世;世尊说在有为相中。生相令行,从未来世,入现在世。异灭令行,从现在世,入过去世。住相不尔。故不说在有为相中。复次标别有为,名有为相。住相堕在无为部中,故佛不说名有为相。有说:彼经亦说住相。如彼经说:尽及住异,亦可了知。住、即住相。问:何故但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答:住异合立,故但说三。世尊欲令厌有为法,欣求寂灭;故于彼经,住异合说。如示室利与黑耳俱,令诸有情,住异俱舍。问:契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苾刍!诸行不住。答:不久住故,说不住言。非谓全无剎那住相。尊者世友,作是释言:契经但遮剎那后住,说不住言。非谓诸行,无剎那住。若全无住;世尊不应建立施设世及剎那。复作是释:剎那住相,微细难知,难可施设;故说不住。谓剎那量,是佛所知;非诸声闻独觉等境。如乘神通屈伸臂顷,从此处没,至色究竟。于其中间,非不相续,可有从此往至彼义,亦非一法移转至彼,又无从此越至彼义。是故决定剎那剎那,生灭相续,从此至彼。于其中间,诸剎那量,最极微细,唯佛能知。由此故言诸行不住。大德释曰:诸行生已,虽少时住;而老无常,速即损灭;故言不住。有作是说:有为法无住相。问:此前所说,当云何通?如说:色法生住老无常,乃至广说。答:此前应说色法生老无常,乃至广说。不应言住。而言住者;应知此住,是老别名。如生、名起,无常、名尽;老名为住,应知亦尔。故三相中,老名住异。问:品类足说,复云何通?如说:云何住?谓诸行生已不坏。答:彼论所说,我不能通。评曰:既不能通;应信有住。由住相力,诸行生已,能取自果,能取所缘。由异灭力,一剎那后,无复作用。若无住相;诸行应无因果相续。心心所法,应无所缘。故必有住。
上篇:住法 | 下篇:住处障 |
一切众生均由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四生而生,受迷界生死之苦,彼此轮回转生,故称四生苦轮。(参阅“四生”168...
闇林
所取通达
三善根
邑头尼
六欲四禅
十重深行
三宝次第
不觉现行位
与贼期行戒犯缘
担杖络囊戒具二持犯
现成公案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佛法宇宙观之欲界六重天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推荐】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什么是加持,加持是如何发生效用的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