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地名)又作释氏廋。迦毗罗城之别名。...(书名)具名西方要决释疑通规,一卷(或作二卷),唐慈恩着。明往生西方极乐之要决。...(杂语)名德之沙门也。...凡八十卷。又称八十华严。指唐朝实叉难陀所译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在无色界的第四处,也是三界的最高处,生于此处的人,没有下地粗想的烦恼,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没有细想的...【三无记根】 p0190 俱舍论十九卷十七页云:论曰:迦湿弥罗国诸毗婆沙师,说无记根亦有三种。谓诸无记爱痴慧三。下...(人名)Sundarananla,孙达罗难陀,比丘名。佛之小弟。译曰艳喜。光宅法华疏一曰:孙陀罗难陀,是佛小弟。其人在俗...(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趺座合掌于池中莲华之观音。...为九种大乘禅之第五种。能含摄一切善法,为大善根众生所修之禅定。分为五种:(一)不味着,谓此禅定不乐著于禅定之味...全一卷。又作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顷,...(术语)为破空有二执立此二观。观无实我实法,谓为空观,以破有执。观有因果之事法,涅槃之妙体,谓为有观,以破空...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的要求,在清朝时又有百不管老婆婆成功往生的公案,请...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你都要善于用微笑营造让人心情愉快的环境,千万不要摆出一幅冷...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问一下,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仁淸法师答: 功夫成片可以...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升到真修。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在整个栽培善根当中,你不能靠外...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土习惯,并为方便称呼,往往要给他们起个简化的音译汉姓。开始...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有逆境的修法,顺境有顺境的修法,叫顺逆皆方便。每一个因缘都...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贪求名利,贪求财富,患得患失恐怕得不到,得到又怕失掉。 你...
佛实无所食而现受食
【法相辞典】
【佛实无所食而现受食】 p0657 世亲释十卷三页云:复由十因,应知诸佛实无所食而现受食。一、示现以食住持身故。二、令诸有情,福增长故。三、为欲示现有同法故。四、为令随学正受用故。五、为令随学廉俭行故。六、为令发起精进行故。七、为令成熟诸善根故。八、为显自身无染着故。九、为恭敬业住任持故。十、为欲圆满本愿生故。
上篇:佛入涅槃及不入涅槃 | 下篇:佛为十利说秘密言词 |
(杂语)谓剃除须发去饰着黑衣而出家也。...
释翅搜
西方要决
名僧
新译华严
非有想非无想处
三无记根
孙陀罗难陀
莲卧观音
善人禅
释三报论
空有二观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出家人姓「释」的由来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