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九卷十页云:问:于彼彼界,结生相续;彼彼身中,当言全界一切烦恼,皆结生耶?为不全耶?答:当言全;非不全。何以故?若未离欲;于自生处,方得受生。非离欲故。又未离欲者,诸烦恼品所有粗重,随缚自身;亦能为彼异身生因。由是因缘,当知一切烦恼,皆结生相续。又将受生时,于自体上,贪爱现行。于男、于女、若爱、若恚,亦互现行。又疑现行。彼作是思:此男此女,今为与我共行事不。又于内外我我所见及我慢等,皆亦现行。由此因缘,当知一切烦恼,皆得结生相续。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语 kle?a,巴利语 kilesa。音译吉隶舍。又作惑。使有情之身心发生恼、乱、烦、惑、污等精神作用之总称。人类于意...指无相三昧印与有相三昧印。菩萨初入八地,上不见可求之佛,下不见可度之众生,故沈空多时,此谓无相三昧印。此时诸...【远离】 p1256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远离?世尊告曰:诸上分结、已永断故。 二解 瑜伽十...(名数)具名三十二大人相。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总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为天竺...(杂语)Suvarṇa,又作苏伐罗,修跋拏,译曰金。梵语杂名曰:金,梵语素嚩哩拏。名义集三曰:苏伐罗,或云修跋摩此...唐代僧。善导之门人。郑地(河南)荣州人,俗姓孟。生卒年不详。幼而仁慈心厚,早有出尘之志。十四岁礼汜水等慈寺之...【贪瞋痴增】 p0977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十一页云:云何贪瞋痴增?答:有下贪瞋痴缠,故中。有中,故上。是谓增。...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二愿。又作得胜光明愿、自身光无限愿、佛光无限量愿、光色愿。魏译无量寿经所载之愿文为...(杂名)四卷楞伽经谓之槃太子。七卷楞伽经谓之石女儿。盖盘所生之太子,石女所生之儿,槃与石女非情之义同。...(人名)唐法照为善导之后身,创五会念佛,故称为五会法师。唐代宗大历七年寂。出于佛祖统纪二十六。...(杂名)又作吠蓝婆。旧曰毗蓝。劫灾时之猛风也。...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从感受而来,因为感受所带动的想像,往...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受持读诵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大安法...
假设我们不幸,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不管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等的业已经形成增长业了,我们在临终之前...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威德具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照本宣科就可...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
在《地藏十轮经》上,佛说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就能获得一切所求,比如资具丰溢、求子、发财、祛病、延寿、免...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点走。比如宋代的莹珂法师。他开始不守戒律,喝酒吃肉什么都敢干,但是还有点自省的能力,...
全界一切烦恼皆能结生相续
【法相辞典】
【全界一切烦恼皆能结生相续】 p0634
上篇:全分无量法界妙智 | 下篇:百行 |
【身受与心受差别】 p067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一页云:问:此中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答:若受、在五识...
烦恼
二印
远离
三十二相
素嚩哩拏
贞固
贪瞋痴增
光明无量愿
槃太子
五会法师
吠岚婆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修净土法门者,应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

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推荐】诵经的窍诀有六步骤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三种供养佛菩萨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