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一卷四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奈耶中,将护他故;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诸有情类,未净信者,令生净信,已净信者,令倍增长。于中菩萨,与诸声闻,应等修学,无有差别。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尚不弃舍将护他行,为令有情,未信者信,信者增长,学所学处;何况菩萨,利他为胜。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宋代天台宗之山家、山外二派所持异议之一。宋时,天台家对一念心之真妄问题,产生论争,山家派主张妄心观,山外派则...(术语)佛之菩提,对于声闻缘觉之菩提,谓之大菩提。何则。二乘之无漏。为菩提而非大。佛之无漏慧。乃为菩提而大也...(术语)安乐之国土也。法华经序品曰:便舍乐土宫殿臣妾。...【五乐】 p0254 瑜伽三十五卷十九页云:何等五乐?一者、因乐。二者、受乐。三者、苦对治乐。四者、受断乐。五者、...梵语 vajra-sūtra。密教中,灌顶时授与受者之丝线,或修法坛(曼荼罗)上金刚橛(坛上四隅所立之柱)间的张索,称...五戒或十戒之一,即禁止说一切虚假不真实的话。...(术语)密教二宗之一。以金刚顶经所说金刚界之法为所依。...(336~377)东晋政治家。高平金乡人,字景兴,又名嘉宾。原信奉天师道,然与支遁、竺法汰等高僧交游,渐对佛教起信...指凡夫以有漏心修行,由此善业力所招感之净土。此净土不离烦恼之过非,故称有漏;此净土之相状清净,故称净土。唯识...(书名)十八卷,萧齐,僧伽跋陀罗译。小乘律部五论之一。广释四分律者。巴Samantapāsādikā。...赞叹阿弥陀佛之慈悲所称之名。意谓极广大慈悲之母。往生要集卷上(大八四·四八上):“慈眼视众生,平等如一子;故...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能逃窜,于是野狐狸假装死亡,等待人将自己抛弃。不一会儿,果...
问: 请问信愿念佛人往生后,发愿尽未来劫,仗佛愿力普度十方世界众生,回到了娑婆世界,会不会因为五浊恶世的影响...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门传承也一丝如缕。民国至今,仅能高举高旻寺来果禅师、云...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十头牛。他每天都会到一个水草丰足的旷野放牛,让牛群悠哉游哉...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戒律和生活制度。佛教僧团在饮食方面,...一位修行的人,一直以性如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天,他路过一座拱桥,对面一位农夫推着一车的粪便走了过来,迎...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有孤独感,这时我们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能为长辈带来一阵温暖。春...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净土宗的理观,放进来的就是永明延寿大师宋朝永明延寿大师,他...
共声闻戒
【法相辞典】
【共声闻戒】 p0627
上篇:共异生法 | 下篇:共相作意 |
为“有相安乐行”之对称。天台宗以理观为无相安乐行,事诵为有相安乐行。此乃天台宗基于普贤观经之说,及据南岳慧思...
心具三千色具三千
大菩提
乐土
五乐
金刚线
妄语戒
金刚顶宗
郗超
有漏净土
善见律毗婆娑
极大慈悲母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野狐狸之喻

往生后发愿回娑婆世界,会不会又再堕落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失望的牧牛人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性如灰

春节,请把「五孝」带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