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二卷十七页云:相见所依自体名事。即自证分。此若无者;应不自忆心心所法。如不曾更境,必不能忆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流派)阇伊那者梵音Jaina,亦曰耆那教。开祖曰若提子Jātiputra,其起原与佛殆为同时代而少早。其开宗之动机,亦...(名数)内供养之四菩萨与外供养之四菩萨,合为八供养。...密教以“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过得解脱,远离于因缘,知空等虚空”五句,次第阐说地、水、火、风、空五大之深...大地震动,有三种的六种,即 一、为动之六时,即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二、为动之六...不还果之圣者,断尽欲界烦恼,故无恶业杂行,有生般、中般、上流般等三种涅槃。生般又分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三种,...(饮食)梵语目窣哆Mustā,药名。香药三十二味之一。见最胜王经七。...梵名 ?ata?āstra。凡二卷。印度之提婆(梵 āryadeva,圣天)著于三世纪顷,婆薮开士注释,鸠摩罗什(梵 Kumāraj...(杂语)Kumāraka,又曰鸠摩罗。译曰童子。...【思量能变识】 唯识宗所立‘三能变识’之一 。唯识家以为‘识’能转变生起万法,或变现为心内主观(见分)与客观(...亦名:分房舍卧具行法 子题:僧食平等房舍随上座选、房舍随上座选、五德、通德、别德、经营房主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凡七十五卷。日本临济宗卍元师蛮著于元禄十五年(1702)。系仿照我国梁、唐、宋三朝高僧传而作。内容收录自上古钦明...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们都具备圣贤的条件,这是错误的想法。佛弟子终究...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二个是受想行识,它是一个精神层...
阿弥陀佛名号在前面这个依正二报里面,谈正报就介绍阿弥陀佛的内在的功德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以这两个核心的无量的...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断恶,你看这个擐甲,这个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那种铁片,一片...过去佛陀在婆罗园弘法时,一天,着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魔王波旬心想:现在佛陀欲入村乞食,我要想办法使人们不要供...【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以阿...
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妈妈是菩萨,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我下班就有饭吃,吃完饭就去做...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谁曾想就是这短短的四句偈竟成为禅宗中国化革命的标志,是禅宗...
自证分
【法相辞典】
【自证分】 p0597
上篇:自增上 | 下篇:自体果 |
(一)南齐僧。生卒年不详。住建康长乐寺。永明年中讲演经论,名震一代。[续高僧传卷八] (二)元代比丘尼。蜀中人,...
阇伊那教
四供
五大字义
六种震动
七善士趣
香附子
百论
鸠摩罗伽
思量能变识
安居分房舍卧具行法
本朝高僧传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名号就是无尽藏,要如何去开采呢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正念应供
大安法师:念阿弥陀佛一切魔不得其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