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可憙乐言者,当知有五相。一、有证因。二、有譬喻。三、语具圆满。四、文句绮靡。五、言词显了。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佛檀”之对称。檀,谓布施。谓行布施而害正道者,即魔人之布施行。心有烦恼,行忧恼之布施,如为求三有之果报而行...【护养定资粮】 p1461 瑜伽三十卷五页云:云何护养定资粮?谓若成就戒律仪者、卽于是处,为令不退,住不放逸;如佛...亦名:自恣与欲不言清净、与欲自恣 子题:求听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自恣不言清净者,以净应说戒;欲应自恣,不敢...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人趣、神仙趣、天趣、阿修罗趣。趣是趣向的意思。...假,借用公日办理私事;请假,即获得许可而暂时外出办私事。又作请暇、暂假、暂暇。请假之后归堂,称为参假、参暇。...(一)为河南洛阳之最大巨刹。俗称敕赐护国迎恩寺。始创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为近世临济宗之寺院。清乾隆七年...【欲寻俱害】 p0986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二页云:云何欲寻俱害?答:如有一类、起贪缠故;污夺他妻。彼夫觉已;遂于...【不定法聚】 p0327 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不定法聚者:谓余非学非无学法。...(地名)城名。慧苑音义下曰:都萨罗者,都谓都罗,此云喜也。萨罗者,此云出生也,言此城中出无量欢喜之事故,名之...【业障】 p1217 如三障中说。 二解 如十二种障中说。 三解 如四障能障出家中说。 四解 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论曰...【二受】 指身受与心受。受是领纳所触之境的心所法。一、身受乃领纳于身无分别之受,即眼等五识之苦、乐、舍三受。...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往生既然无疑,那就是对这个业的理解。其实有很多没有什么意义的...
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报。 这是必然的,假如你往生不了,你这一生当中...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阿弥陀佛不能改变你的思想。如果你一意孤行,佛陀是...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只有守关的老禅师心中清楚,参加这次闭关的四十名法师今天已经到了最后一...
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
过去摩诃迦叶尊者,证得解脱三昧,入深禅定,为使生死流转中福德浅薄者,能种下善因,得无量福报,因此在一日早上,...1、苦谛。 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
可喜乐言
【法相辞典】
【可喜乐言】 p0524
上篇:可乐知 | 下篇:可记事教 |
(杂语)认许印可之意,谓传授教法而与以许可印信也。如真言家之许可作法,净土宗圆顿戒许可之类是也。...
魔檀
护养定资粮
自恣应言与欲自恣
七趣
请假
东大寺
欲寻俱害
不定法聚
都萨罗
业障
二受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不能往生西方,则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间福报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加持,但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帝释天恭敬供养大迦叶
四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