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九十九卷十三页云:问:修他心智加行云何?答:施设论说:初修业者,于世俗定,已得自在;数起现前,令转明利。先审观察自身心相。若时身有如是相现;尔时便起如是相心。若时自起如是相心;尔时身有如是相现。自审观察身心相已;次审观察他身心相。若时身有如是相现;尔时便起如是相心。若时他起如是相心;尔时身有如是相现。审观察他身心相已;次纯观彼心心所法。作是思惟:我应观彼心心所法,何所寻求,何所伺察,何所摄受。既思惟已;纯观彼心相续前后行相差别。观彼心相若得纯熟;齐是名为修他心智加行成满。集异门论,作如是说:修他心智加行云何?谓审观察缘五取蕴为苦非常空非我智行相差别,渐次能引无漏智生,善知他心,名他心智。问:无漏他心智,能缘四谛智;何故但说缘苦智耶?答:亦应说缘余三谛智;而不说者,当知有余。复次此中但说初入加行,但缘苦智;不说缘余。后相续时,亦缘余智。问:前施设论,后集异门,所说加行,有何差别?答:前说有漏他心智加行,后说无漏他心智加行。复次前说他心智加行,非胜妙明净。后说他心智加行,胜妙明净。然他心智,虽加行时,亦缘色起;而成满时,不复缘色。所以者何?先观麁法,为入细故。又他心智,虽加行时,亦缘自相续;而成满时,唯缘他相续。所以者何?缘自不名他心智故。又他心智,但缘他心;不缘他心所缘行相。若缘他心所缘行相;应缘自心,非他心智。自心是彼所缘,及能缘行相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指秘密之教法。乃诸法直显法尔自然所示之教法;比教法超越肉身之佛(生身佛)所说之教法。二教论(大七七·三七...【无痴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无痴,是明达事理,不为迷惑。《成唯识论》曰:‘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见法】 p0638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言见法者:谓于苦等,如实见故。 二解 瑜伽八十六卷二页云:于四圣...【永害习气】 p0495 瑜伽五十卷十二页云:云何如来永害习气?谓诸如来、或于动转,或于瞻视,或于言论,或于安住,...【正智有何行相】 p0505 瑜伽七十二卷十页云:问:正智有何行相?答:若出世间正智,亦有其相不可说行相。若世间出...(名数)起信论之法门也。阿梨耶之心体无生无灭。有无明,迷于自之心体,而违寂静之性,鼓动起念,有生灭四相。即使...(名数)有四种(一)菩萨璎珞经所说。一如如智法身,证如如之理之实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之功德也。...【螺音狗行】 p1405 瑜伽八十四卷十五页云:螺音狗行者:谓诸苾刍,习行恶行;于受利养卧具等时,自称年腊,最第一...(菩萨)法华经之同闻众也。嘉祥法华经疏二曰:宝积者财法二宝积累兼充也。...子题:佛不入羯磨僧、破法轮僧必须假佛、羯磨摄僧法故不假佛、法轮竞化故须假佛、僭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假佛明...(术语)慈悲与智慧也。此为佛菩萨所具一双之德,称曰悲智二门。智者,上求菩提,属于自利,悲者,下化众生,属于利...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问: 至心信乐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声佛号都能念往生,但是至心...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很远,负责任的公...问: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发一种心,今生得人身,闻到佛法,走上了一条解脱道路,就得要...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佛家是反对自杀的,并通过戒律约束制止佛教徒自杀。 佛教的各...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皇宫的楼阁,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受人间的爱欲之乐,难陀看到佛陀从远处渐渐走近,佛陀的庄严使...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怕失去,不敢面对现实,执着在过去等等,都是自信生不起来的...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盛装前往礼见佛陀...
他心智加行
【法相辞典】
【他心智加行】 p0487
上篇:他化自在天 | 下篇:他心智所缘 |
巴利名 Vācissara。锡兰之学僧。十二世纪后半叶,于锡兰王波洛卡摩婆诃一世(巴 Parakkamabāhu I)时代,为长老舍...
密藏
无痴心所
见法
永害习气
正智有何行相
藏识四相
五种法身
螺音狗行
宝积菩萨
破僧假佛分别
悲智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人格的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