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他引分别者。谓由他教所起分别。此复二种。一、闻非正法类。二、闻正法类。此复二种。于法分别。谓闻正法类,或善或不善。闻非正法类,亦如是释。无性释四卷二十五页云:他引分别者:谓善恶友亲近所起,及与听闻正非正法为因、分别。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超入三昧(定)与超出三昧。盖散心之人的禅定深浅次第为四禅、四无色、灭尽定,出入禅定时皆须顺此次第。即其必先...【孤地狱】 p0828 俱舍论十一卷八页云:余孤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二,或一所止;差别多种,处所不定。或近...(杂语)害比丘之净行者,无过于妇人,故经中最排斥妇人。大宝积经四十四曰: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1641~1728)清代僧。浙江仁和(杭州)人,俗姓沈。字伯亭,号灌顶,又名成法。九岁从学于杭州天竺山慈云寺明源,...禅宗公案名。为唐代之麻谷宝彻与章敬怀恽、南泉普愿间之机缘问答。又作麻谷持锡、麻谷两处振锡、麻谷振锡绕床。碧岩...Dazhidulun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指丘尼所住之寺。又作尼庵、比丘尼寺。婆薮槃豆法师传(大五○·一九○中):“于阿緰阇国起三寺:一比丘尼寺,二萨...梵名 Harivaj?a。系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梵 Mahābhārata)之附录。内容叙述自太古造物主(梵 Prajāpati)以降,...(术语)安乐之邦土,称西方之极乐世界。天台观经疏序曰:夫乐邦之与苦域,金宝之与泥沙。天照弥陀经疏序曰:一乘极...禅林用语。又作封后先生。意即伶俐汉。封后,为上古之人,黄帝尝于梦中见之,后乃求之为宰相;禅林中,转指能契机入...指有家室之僧。据梦余录所记,吴中呼道士之有家室者,称为火居。唐郑熊番禺杂记卷二载,广中僧娶妻者,称火宅僧。[...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经忏佛事是本末颠倒 凡是发扬佛德,在佛前举行之仪式统称为佛事。心若至诚,法法皆灵。所以说佛事是要自己亲自参与...
蕅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清,那这个转换就来自于这一声佛号,只要信愿庄严这一声南无阿...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学会老师所有的智慧? 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一条叫果从因生。这两条规律是千经万论共同阐明的根本大法,是...
邪淫害人不浅,古人曾说过万恶淫为首,这个恶不仅仅是恶在邪淫本身,它之所以被列为万恶之首是因为邪淫所带来的一系...
问: 师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间,念佛号时如果心里不起念头,很快就打瞌睡,脚都走不动了。所以只有不停地想东想...从佛教的立场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正确的因果观念。但是,从因到果必须有因缘的配合,所以,有时候犯了重罪...
天气炎热,工作繁忙,不少上班族觉得整天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事实上,这是肾气不足、肾功能下降的表现。祖国传...
他引分别
【法相辞典】
【他引分别】 p0487
上篇:他教邪执 | 下篇:他所哀愍 |
(人名)Kapphina,释迦菩萨因位时,有为劬嫔陀大臣等分阎浮提地为七分,使之无诤事。是菩萨成满般若波罗蜜多之相也...
二种超越三昧
孤地狱
妇人
续法
麻谷振锡
大智度论(Mahaprajna-paramita-sastra)
尼寺
吉栗瑟拏系谱
乐邦
风后先生
火宅僧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净宗道场能否做佛事

转五浊为五清
亲自去咀嚼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邪淫把我们逼向堕落与灭亡之路

念佛号时很快就打瞌睡,这是业障吗
圣严法师:重罪轻受与定业难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