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言生起者:于一切时,容可生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阿那波那念有五种修习】 p0782 瑜伽二十七卷五页云:又此阿那波那念,应知略有五种修习。何等为五?一、算数...【非因计因见】 p0715 大毗婆沙论九卷二页云:若非因因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非因谓因,戒禁取摄...亦名:施一食过受戒开缘、一食过受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一宿受;病过受食;若居士请住,我为沙...(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阿弥陀如来之陀罗尼及供养法,教人证念佛三昧则必生净土。...(术语)有情之果报有二种:若生于人趣,则彼此之人类,受同一人界之果报,名为总报。如彼此之众生,六根有好丑,寿...(334-416) 1、东晋高僧,居庐山,创立莲社,弘扬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雁门楼烦(山西崞县)人,俗姓贾,为...(杂语)Vandana,译云礼。梵语杂名曰:礼,末捺南,又末你弟,古言和南。...(名数)青雀之一种。佛将成道,世人皆感此仙人鸟之瑞。大疏九曰:此时菩萨已到苦行源底,知无义利。受牧牛女人乳糜...【有执受与无执受】 p0554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八卷七页云:有执受,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堕自体法。无执受,...【殊致阿罗婆】 隋言光味。般若灯论云:声闻菩萨等,亦名仙佛,于中最尊上故。已有一切波罗蜜多功德善根彼岸,...宗镜录卷四十七以束芦来比喻六根、六尘间之关系,即:(一)互相依,束芦互相依倚,以此比喻六根、六尘更相由藉,而成...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以前我什么书都喜欢看,医学、天文、地理、兵学等等,这些是中国的一套学问,出家后,偶而兴之所至,也翻一翻。中国...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有人说,我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药师偈明明说...第一篇 四大菩萨与阿罗汉 其一 中国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就是什么也不能要,不能吃肉,不能结婚,不能当官,不能发财...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问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正见,到底怎样才是正见呢? 迦旃延!世间的人,大多往两个极端走:不...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踏上伐楚的征程。秦王嬴政亲自送行。临行的时候,王翦请求秦始...问: 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现在挺愿意马上能去像极乐世界这样的一个地方,但有诸乐无有众...
生起
【法相辞典】
【生起】 p0473
上篇:生业 | 下篇:生臭 |
【功德直】 西域人。道契既广,善诱日新。宋大明年,到荆州,为释玄畅翻译,畅刊正文义,词旨婉密。舒手出香,...
阿那波那念有五种修习
非因计因见
食处过受戒开缘
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
总报业
慧远
末捺南
仙人鸟
有执受与无执受
殊致阿罗婆
束芦二义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出家人还要写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实在是舍本逐末的事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