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七卷三页云:悔眠但与十善容俱。此唯在欲。无轻安故。寻伺,容与十一善俱。初静虑中,轻安俱故。悔、但容与无明相应。此行相麁,贪等细故。睡眠、寻、伺、十烦恼俱。此彼展转,不相违故。悔与中大随惑容俱。非贪等十。各为主故。睡眠、寻、伺、二十容俱。眠等位中,皆起彼故。此四,皆通善等三性。于无记业,亦追悔故。有义,初二唯生得善。行相麁鄙,及昧略故。后二,亦通加行善摄。闻所成等,有寻伺故。有义,初二亦加行善。闻思位中,有悔眠故。后三皆通染净无记。恶作,非染。解麁猛故。四无记中,悔唯中二。行相麁猛,非定果故。眠除第四。非定引生;异熟生心,亦得眠故。寻、伺、除初。彼解微劣,不能寻察名等义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亦名:散华偈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彼三五年少比丘持香水,僧前左右洒水。留中空处,拟行来也。香汤及花,亦同水...(杂名)禅堂僧众坐禅时警醒情气睡魔之策鞭也。长四尺二寸,上幅少广,有二寸弱。不问睡与不睡,可打即打,受者合掌...乃指八种希有之法。据巴利增支部第八集第二十一经所载,毗舍离有一郁伽居士,成就八希有未曾有法。此八法为:(一)初...(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集佛所说出世间及世间法之名数。...梵名 Suhrl-lekha,西藏名 B?es-pahi spriv-yig。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此系龙树训诫南印度国...梵语 a-?ubhā-smrti,巴利语 asubhānupassin。又作不净想。为五停心观之一。即观想自他肉体之肮脏、龌龊,以对治...谓众生从无始以来,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的旋转,没有脱出之期。...(术语)离怖畏之安稳宝藏也。叹称真言行者之言。千手经曰:当知其人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书写佛典之谓。约起于西元前一、二世纪,即印度初期佛教之时代。盖小乘诸部传承佛法皆依口诵,大乘教徒则侧重劝说书...【境瑜伽】 p1288 瑜伽释四页云:境瑜伽者:谓一切境无颠倒性,不相违性,能随顺性,趣究竟性。与正理教行果相应,...又作入内供养。即于宫廷内奉请供养佛菩萨。如唐朝中宗、肃宗、代宗等帝王即常于宫内奉请供养佛菩萨,于奉请、奉送仪...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
我们现在常常提到一个词:三观。三观就是一个界定的标准。当我们说某人和某人三观不同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个人还有观...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只要每个人本著良心做事,这个社会就会清明干净。 良心是一位菩萨,自私是一位恶魔...富贵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富甲天下、位列王侯是相对的富贵,身心自在清净是绝对的富贵。第一种是有...问: 师父上人,听说您在讲完《楞严》之后,接下来会讲的一部大经是《法华》,请问《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严王三昧、或者讲真如三昧。真如三昧,它不断恶也不修善,因为...问: 散乱心念佛是否可以往生? 大安法师答: 散乱心里面具足信愿念佛,可以往生,这是决定的,也是蕅益大师给我们...
四不定三性分别
【法相辞典】
【四不定三性分别】 p0460
上篇:四不定受俱分别 | 下篇:四不定三断分别 |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十诵,萨婆多,若外道来,众僧与食不犯,止不得自手与;以外道常伺比丘短,故开之。”(事钞...
说戒散华偈
警策
八未曾有
法集名数经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不净观
轮回
无畏藏
写经
境瑜伽
归内供养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曾以为非,今则为是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善恶一念间
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