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八卷十二页云:四不应行而行者:一、贪欲故不应行而行。二、瞋恚故不应行而行。三、愚痴故不应行而行。四、怖畏故不应行而行。云何贪欲故不应行而行?答:如有一类,或亲教师,或轨范师,或同亲教,或同轨范,或随一一往还亲友,于僧众中,有诤事起。彼作是念:若与师等共为朋党;便堕非法。若与师等不为朋党;便堕不义。虽作是念;而为贪欲所蔽伏故;起恶身语。是名贪欲故不应行而行。云何瞋恚故不应行而行?答:如有一类,有怨嫌者,于僧众中,有诤事起。彼作是念:若助怨嫌;于情不可。若受乖反;于理有违。虽作是念;而为瞋恚所蔽伏故;起恶身语。是名瞋恚故不应行而行。云何愚痴故不应行而行?答:如有一类,禀性暗钝,或亲教师,或轨范师,或同亲教,或同轨范,或随一一往还亲友,于僧众中,有诤事起。彼作是念:我今不知是非好恶,但应朋助亲教师等。彼为愚痴所蔽伏故;起恶身语。是名愚痴故不应行而行。云何怖畏故不应行而行?答:如有一类,或国王亲友,或大臣亲友,或强贼亲友,于僧众中,有诤事起。彼作是念:若我不助有势力者;由是因缘,或失名利,或失衣钵,或失身命。是故我今定应朋助有势力者。彼由怖畏所蔽伏故;起恶身语,是名怖畏故不应行而行。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名 Suvarna-bhūmi,巴利名 Suvanna-bhūmi。位于今缅甸仰光以南,马来半岛西海岸之古国。依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二所...胎藏院曼荼罗,为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于坛场者,坛中安置十三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轮圆具足者,是胎...禅林用语。指道理之究竟。碧岩录普照序(大四八·一三九上):“剔抉渊源,剖析底理。” p3198...(图像)有二样。降魔之大黑,现忿怒相。施福神之大黑,现爱乐相,忿怒相之形像。三世最胜心明王经谓有一头二手。慧...谓邪解之师误导从学之人。或喻一人、一事之误,波及于其他。无门关之竿头进步颂(大四八·二九八下):“瞎却顶门眼...【二十七种称赞功德】 p0043 瑜伽十五卷十六页云:若有依此五论庄严兴言论者;当知复有二十七种称赞功德。何等...【不狭小】 p0318 瑜伽九十一卷八页云:卽三摩地、善成满故;名不狭小。...【有动安住心】 p0550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有动安住心,谓于下三静虑。...巴利语 cīvara-kkhandhaka。乃二十犍度之一。犍度(巴 khandhaka),分段之义。戒律关于僧尼受戒、安居等行持之法...(譬喻)众生之心体如海,外之境界如风,所生之八识如波浪。楞伽经一曰: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术语)言智之坚利如金刚也。即佛智是。仁王经上曰:金刚智释迦牟尼佛。【又】(人名)中天竺人。姓刹帝刹(一作南...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难,爬山登陡峭石级的时候滚落了下来,蒙佛加佑只是手指脱臼,并无大碍。但遇险过程中那刹那间面对...问: 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净的戒实在不容易,要守清净的大戒(比丘、比丘尼)更不容易。...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诸仁者,身见我执,乃人之大患,诸苦所因,轮...
隋大业年间,佛陀在维耶罗国(在今日中印度)时,其所停留的地方,名为乐音。 当时有一位贫穷的老母来请示佛陀,说...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人与人打交道,免不了碰上不对脾气的人,于是便出现其中一种情况:生气。生气的人有的会发脾气,有的会掉眼泪,前者...
我们看等觉菩萨。 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等,又望于妙觉,犹有一等故名等觉。 这个等觉菩萨就是一生补...
四不应行而行
【法相辞典】
【四不应行而行】 p0450
上篇:四种无分别义 | 下篇:四种行不应行 |
谓厌恶世上之一切。又遁世一语乃形容中世纪隐遁者之生活态度,厌世则为一般所用,如厌世思想、厌世主义等。 p5758...
金地国
十三大院
底理
尊形
一盲引众盲
二十七种称赞功德
不狭小
有动安住心
衣犍度
心海
金刚智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历险思佛悲愿深
守戒太难,是否守住十戒就够了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佛世乐音老母

中国三大处世奇书最精华30句
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