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六卷三页云:四种如实智者:一、名寻思所引如实智。二、事寻思所引如实智。三、自性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四、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名寻思所引如实智者:由诸菩萨,于名寻思唯有名已;于名如实了知。谓此名,为此义故,于此事中建立。为令世间起想见言说故。若于色等所想事中,不为建立色等名者;一切世间,无有能想此事是色等。若无想者;无有能起增益执着。若不执着;则无言说。若如是如实了知;是名第一名寻思所引如实智。事寻思所引如实智者:由诸菩萨,于事寻思唯有事已;如实了知色等所想事性,离一切言说,不可言说。是名第二事寻思所引如实智。自性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者:由诸菩萨,于色等所想事假立自性中,寻思唯假立故;如实通达假立自性,非实彼事自性,而似彼事自性显现。又能了知彼事自性,犹如变化、影像、响应、光影、水月、焰、水、梦、幻;似有体性。是名第三自性假立寻思所引甚深义所行境如实智。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者:由诸菩萨,于差别假立,寻思唯假立性故;于色等所想事差别假立中,善能通达不二之义。谓彼诸事,非有性,非无性。由可言说自性,不成就故;非有性。由不可言说自性成就故;非无性。如是非有色。由胜义谛故。非无色。由世俗谛中假立色故。如有性、无性,有色、无色;如是有见、无见等,诸差别假立法门,彼一切,由是理趣,尽应知。若能如实了知差别假立如是不二之义;是名第四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佛菩萨之无漏智对于二乘之无漏智而言,称为真无漏智。此因二乘不断法执,不灭所知障,故非真无漏智。 p4222...【阿波那伽低】 经音义:此云恶趣。有三恶趣,亦名三涂。言三涂者,摭华云:涂,道也。论语云:遇诸涂。按四解...(图像)图绘枯骨使坐禅者观之。即为骨锁观之对象,以便成想者也。行事钞下二曰:大论供给坐禅法、禅杖、禅鞠、禅镇...魔界的女子。楞严经说: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名数)Prajapti,三假也。...又作种福钱、香火钱、大礼钱、小礼钱。为明、清间部分民间宗教向教徒收取献款之名称。种福,即种弥勒佛下凡时代之福...憍,矜之意,谓人矜夸自己,有胜于他,如有鸟凌高下视之过,故法华文句卷六引文殊问经,以八憍配于八种鸟。即:(一...即在心、在缘与在决定。此乃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上所说。谓若以我人一生犯恶重罪与临终十念念佛之效相比较,则念佛之效...(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二,使生彼国者不更堕于恶道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终之后,...大乘起信论立随染、性净二义以明本觉之相。(一)随染本觉,乃依妄染之污秽,显示本觉之体相。分智净相、不思议业相二...(术语)净土门所立三缘之一。观经定善义曰: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中略)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来这个庙上出家;佛不在庙上,到外边去了。庙里的阿罗汉一看,这个老人大约有八十多岁了...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随缘,不过分追求。你到那里,那里人干什么事你就和他一样干...
佛陀和弟子们们每日托钵乞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吗?其实托钵乞食是为了给众生一个增长善根的机会,使施主得到大福...
《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简称为《华严经》,大方广是法喻,譬喻这个无上法,是绝对的大,而不是相对的大,是至方至...一群鹿在春天的旷野中奔跑。没有水源,天空的日头正变得越来越炽烈,每一只鹿都感受到内心那种干渴的焦灼如火焰般在...
天台宗教义,浩如汪洋,非一言所能罄,今仅作概要之叙述。 天台宗成立于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盖亲承南岳慧思大师之教...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是滋养色身的,要做五观想。而且吃饭不要当饭吃,穿衣不要当衣...从童年到成年,一遍又一遍地,大众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甚至是享受优越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请...
四种如实智
【法相辞典】
【四种如实智】 p0446
上篇:四种真实义 | 下篇:四种净妙法 |
凡八卷,故又称八卷藏。日本延历寺安然(841~901)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乃类聚评论悉昙音韵等之由来,及历来...
真无漏智
阿波那伽低
骨人
魔女
三波罗聂提
根基钱
八憍
三在
不更恶趣愿
二种本觉
亲缘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一声南无佛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一钵水使其福运增长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
渴鹿的故事

宝静法师:略说天台宗大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