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经论五卷六页云:论曰:如是内外二缘障力,智影不生。一、由先世感匮法业,令于多时不闻正法。谓于前生诽毁正法,由此业障,经无量劫,不闻佛法。即此不闻诸佛正法,是彼业果,障彼智影,令不得生。不闻正法,其体是无;云何得名谤正法果?云何能障可生智影?不即说彼不闻正法为果为障;然说由彼感匮法业所得不能听受正法,不具根等愚钝身心,为果为障。二、由不信。谓无种姓无涅槃法,不乐涅槃,无有出世圣道种子。于证真如,有毕竟障。闻出世法,都不信受。毕竟不得三乘涅槃。如是一切身心相续,不清净故;非圣法器。暂时毕竟不生出世功德智影。如浊秽水,不能发生月等影像;镜智亦尔。于彼不能生智影像。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天台宗所立三止之一。又作系缘守境止,略称方便止。系相对于空假中三观中之假观而立者,偏于俗谛。菩萨知空非空,能...(术语)天与人,即六趣中之天趣与人趣也。无量寿经上曰:天人归仰。又曰:诸天世人。法华经宝塔品曰:移诸天人,置...(术语)于四法宝之外,别加所观之境者。法相宗称之为五种唯识,说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之别。出...凡二卷。明代云栖袾宏编。书成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系就明代袁了凡所著劝善之书“阴骘文”加以改变,成为具体之...(杂语)行大小便也。以上厕者,抽脱袈裟也。行事钞诸杂要行篇曰:应脱袈裟僧祇支大小便。...(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慢行补特伽罗相】 p1278 瑜伽二十六卷九页云:问:慢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答:慢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慢事中...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术语)谓无要之文字,不用之言语也。文字属于色尘之境,言语属于声尘之境。临济录曰:上他闲尘境,都不辨邪正。...(术语)玄妙之功德。行宗记一上曰:神用难思,故云玄德也。...【戒禁取见】 十种烦恼之一,五见之一。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认为受持牛、狗、鸡等戒,可以得涅槃之果。这是非因计因...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佛说无量寿经》讲到:末法时代的众生饮苦食毒,未尝宁息。看看当下的情况发现真实不虚。当今时代众生的怪病越来越...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讲讲,这个众所周知的布施。布施呢在佛法里面叫做檀波罗...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 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由于我们个人的业...历代禅师写诗者为数不少,往往禅境颇高,超凡入圣,成为不朽之作。 唐代有位梵天和尚,他写的白话诗,道尽世间众生...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人读佛经,劝人念佛,劝人往生净土,教...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主动。请问师父,如何提升对思和修的兴...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当时琢磨了很...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能够说我一开始就去历练,不可以。你一开始建立佛号是在佛堂,...
内外二缘障力智影不生
【法相辞典】
【内外二缘障力智影不生】 p0368
上篇: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 | 下篇:内种外种熏习有无差别 |
【虚空实有】 p1167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十页云:问:以何缘故,知有虚空?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以佛说故,知有虚空...
方便随缘止
天人
境教理行果
自知录
抽脱
四向
慢行补特伽罗相
阿革卑跋致
闲尘境
玄德
戒禁取见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末法时代众生饮苦食毒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不为富贵贫贱而转移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