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有漏?几无漏?答:相、通二种。一、唯有漏。二、唯无漏。真如、漏尽所缘义故,名无漏;非漏尽相义故。正智、漏尽对治义故,名无漏。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断乐断苦先喜懮没】 p1417 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二页云:断乐者:问:得第四静虑时,总离第三静虑诸有漏法;何故但...日本佛教用语。即日本天皇发愿敕命建造之寺。又作敕愿所。古称御愿寺,即特指御归依之寺。后世遂成为寺格之一种。凡...《法华经文句》,具名《妙法莲华经文句》,略称《法华文句》,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是天台宗对于《妙...【五种唯识】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于《大乘法苑义林章》中,以五种六门赅摄一切经论中的唯识,此五种唯识是:一、...(经名)有二本,一唐善无畏译,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一卷,二不空译,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不契当真如实理之功德。为“真实功德”之对称。即指凡夫或人天所作之诸善。彼等所作之诸善乃生于有漏之心,不随顺法...古代女子一生中所应恪守、遵从之三项德目,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又作三障、三隔、三监。女子囿于三从,...(名数)大乘唯识宗立一切法为百法,分别之为五位。...(术语)转有漏之八识,而得与无漏之八识相应之四智也。转有漏之第八识而得与无漏之第八识相应之大圆镜智,转有漏之...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智力者,谓于一切种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由于一切种静虑解脱等持...(衣服)三衣中之大衣即僧伽梨之别名。入王宫或聚落乞食及说法时着之。故名。见六物图。...礼佛大忏悔文...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后显示。见像毁坏,应...
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 什么叫大调象?大家见过马戏团的大象吧?那是被驯服的大象...包容别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为当我们受到打击或是批评时,往往会觉得岂有此理而愤愤不平。如果对方还是你的亲人...
我在观音寺认识一个师兄,曾经和我一起住过,40多岁时,就因病去世了,在集美医院。他是外地人,去世后亲人也不管他...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不起贪计身见愿。这一愿意谓:设...一天,佛陀和难陀尊者经过街市,在一家鱼铺门口停下来,佛陀对难陀尊者说道:难陀!你到鱼铺里去,用手摸一摸铺在鱼...
完整人生的五个层次,第一生存,第二生意,第三生活,第四生命,第五生死。 人生的方向该往哪个地方走?第一个我们...一、绪言 这是作者十年来身体力行并深深获得效验的一个主义,初行时未能自信,又怕人说我自赞、诳他、打妄语,只好...
五事有漏无漏分别
【法相辞典】
【五事有漏无漏分别】 p0285
上篇:五事有色无色分别 | 下篇:五事有为无为分别 |
(术语)Pada,又曰钵陀。译曰句。大日经疏一曰:句者梵云钵昙,正翻为足。声论是进行义,信处义,如人进步举足下足...
断乐断苦先喜懮没
敕愿寺
法华经文句
五种唯识
尊胜陀罗尼仪轨
不实功德
三从
百法五位
转识得智
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智力
入王宫聚落衣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要包容不要包庇

【推荐】你下辈子的房子买在哪里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香和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