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如是三受,或各分二。五识相应,说名身受。别依身故。意识相应,说名心受。唯依心故。又三皆通有漏无漏。苦受亦由无漏起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正直】 p0497 瑜伽十八卷二页云:云何正直?谓彼生起逆流正直圣八支道,能断见断所有烦恼;于逆流道,得预随流。...【真带质】 唯识宗所立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之一。带质境有二种,称真带质与似带质。一、真带质,指色子所生的...(术语)对五下分结而立五上分结。于色界无色界起之,且为之不得离色界无色界,故谓之上分结。俱舍论谓之顺上分。一...【成就修者亦有四相】 p0667 瑜伽五卷十六页云:成就修者、亦有四相。一、欲解清净,二、引摄清净,三、胜解定...梵语 ?rāmaneraka 之意译。旧译沙弥。为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此众受持十戒,抱着欲为比丘之希望,勤自策励,故称勤...(菩萨)惹哩宁钵啰婆俱摩罗Jālinīprabhākumāra,文殊院二十五尊之一。为文殊八大童子之一。大日经一曰:光网童...【阿赖耶识行相所缘皆不可知】 p0784 成唯识论二卷二十一页云:不可知者:谓此行相、极微细故;难可了知。或此...三衣中安陀会之异名。安陀会为五条衣,乃袈裟中之最下者,惟独居院内或行道时着用,入聚随众时不得穿着,故称为院内...戒本疏·正果五篇:“言位立者,僧有四重,尼有八弃,以为初篇;僧有十三,尼有十七,为第二篇;僧有百二十,尼有二...【四取】 p0398 瑜伽八十九卷十页云:复次当知依于二品,建立四取。一、在家品。二、外道法中诸出家品。当知此中若...(术语)梵语,旧曰衍。新曰野那Yāna。乘者乘载之义,以名行法,乘行人使至其果地之意。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问: 请问师父,有人说,供养弘扬正法的法师,这个功德等于供养十方诸佛,请问这个说法正确吗? 了幻法师答: 此说...
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礼貌之上,但是今天社会上懂礼貌的人太少了,发自内心真正懂礼貌的人更少。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有到达目标,你就命终了,寿命有限。 所以大彻大悟之人,十个...
一、入佛因缘 我出身于一个乡村大家庭,有九个兄弟,一个姐姐,母亲跟我从小感情就非常好。在我25岁那年,我母亲病...
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异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从前的时候,在拉萨的空地上,有一个人在绕行经走,而另外一个人则在旁静静的打坐着。 经行的人就问打坐的人:你在...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菩提心不可破坏。你的心态影响到你的未来的果...
三受分二
【法相辞典】
【三受分二】 p0185
上篇:三种乐生 | 下篇:三受分三 |
(术语)就意识云知,就眼识曰见,又推求名见,觉了云知。又三智云知,五眼云见。皆为慧之作用。法华经方便品曰:开...
正直
真带质
五上分结
成就修者亦有四相
勤策
光网童子
阿赖耶识行相所缘皆不可知
院内道行杂作衣
戒本位立五篇
四取
乘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供养正法法师等于供养十方诸佛吗

发自内心的礼貌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李木源居士的学佛心路历程

时间无常,无论多么奢华美丽将成过去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如此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