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论二卷七页云:复次此三自性,为异?为不异?应言非异非不异。谓依他起自性,由异门故;成依他起。即此自性,由异门故;成遍计所执。即此自性,由异门故;成圆成实。由何异门,此依他起,成依他起?依他熏习种子起故。由何异门,即此自性,成遍计所执?由是遍计所缘相故。又是遍计所遍计故。由何异门,即此自性,成圆成实?如所遍计,毕竟不如是有故。无性释四卷二十二页云:非异者:谓依他起性,与遍计所执,有非有故。有望于有,可得言异,非望非有兔角等无。非不异者:有与非有,不成一故。依他起性,与圆成实,亦复如是。性不清净,性清净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禅林用语。指融合一体。即去除一切之情量、计较,而将千差万别之事物融通一片,不再有你我、彼此、主客等之差别情想...(书名)十八卷,萧齐,僧伽跋陀罗译。小乘律部五论之一。广释四分律者。巴Samantapāsādikā。...(佛名)具名日月灯明佛。于过去出世,如今之释迦佛,现六瑞之相,说法华经之佛也。法华经序品曰:次复有佛,亦名日...比喻持守正念犹如执持油钵,务必尽心坚持,乃至不泼洒一滴油。大智度论卷十五(大二五·一七三下):“菩萨欲脱生老...【义不可说】 p1240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五页云:问:义为可说?为不可说耶?设尔;何失。若可说者;说火应烧舌;说刀...(术语)往生净土,托生于同一之莲华中也。阿弥陀经所谓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也。...【引发增上】 p0377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引发增上者:谓一切有情共业,于器世间,故有漏业,于异熟果;如是等。...(菩萨)维摩居士之尊称也。维摩诘Vimalakirti,译曰无垢称。优婆塞者,在家之信士也。威德与王者,尊称也。...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者,如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是;业障者,如五逆十恶等之业是;报障者,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一)倾心于禅定,喜乐禅定之心念。即厌弃世尘烦累之念虑。续高僧传卷十八释慧欢章(大五○·五七七中):“尝经行山...心为假相所缚而感到不自在。...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能逃窜,于是野狐狸假装死亡,等待人将自己抛弃。不一会儿,果...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命。 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门传承也一丝如缕。民国至今,仅能高举高旻寺来果禅师、云...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 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戒律和生活制度。佛教僧团在饮食方面,...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有孤独感,这时我们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能为长辈带来一阵温暖。春...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
三自性非异非不异
【法相辞典】
【三自性非异非不异】 p0215
上篇:三自性不成无差别 | 下篇:三自性与知断证修 |
【心三摩地】 p0352 瑜伽二十九卷五页云:由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心三摩地。又云:若复策发诸下劣心,或复制持诸...
打成一片
善见律毗婆娑
灯明佛
擎油钵
义不可说
一莲托生
引发增上
威德无垢称王优婆塞
三障
禅念
相缚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悲华经

野狐狸之喻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