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七卷十七页云:若别分别;乃有十种。一、已受怨害忍,二、现前怨害忍,三、虑恐怨害忍,四、饶益怨憎忍,五、损害亲友忍,六、一切怨害忍,七、一切因怨害忍,八、受教怨害忍,九、择力怨害忍,十、自性怨害忍。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爱,指贪爱、恩爱、爱欲等;罥,指罥网、系缚。又作爱系。谓愚痴之人,罹于贪爱之罥网,犹如受系缚而不得自在。正法...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对淫,制学离染行不净观等;对盗,制学少欲知足行;对杀,制修慈悲愍物;对妄,制修实语行等...亦名:所受食 子题:五种尘不须受、僧尼互净互受、浊水应受、盐变成水得食、向明中尘、作意成受、一搦、搦、杨枝分...(术语)唯识论二十随烦恼之一。不守规矩也。大乘义章二曰:离善方便名放逸。...Hongyi 中国僧人。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平,字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终】 p1037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终者:临死时故。 二解 如死差别中说。...丛林四节之一,即指冬至之日。于此日,用汤之后,大众共食糍果,其后才进用药石(晚餐)。又于此日,大众必互行贺仪...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只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无明惑在,但称三贤,十地菩萨,才谓之十圣...(术语)谓波罗蜜多之行法也。唯识论九曰:十胜行者,即是十种波罗蜜多。...子题:木叉八戒、终身戒、日夜戒、中间人、净行优婆塞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多论云:‘受八戒人,在七众中,何众...(术语)为诸法生起原因又为依托之性也。四缘性之一。大乘小乘,其解不同。(一)小乘于诸法之原因六因中,除能作因...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其实我们...
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那么在这个佛法当中是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才能快乐、平静。】 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一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方视为菩萨。像在法鼓山团体中,大家会互称对方为菩萨,就是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如果上点岁数,在农村生活过、县城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会唱大戏。村里、县里大家拿...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所谓正业,是不违背政府法令、正正当当的职业;净业,则是指清...
十种忍辱
【法相辞典】
【十种忍辱】 p0109
上篇:十种羯磨 | 下篇:十种决定 |
谓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一体不二、理智一双之法门。金刚界为智用,胎藏界为理体,理为智之体,智为理之用,理之外无智...
爱罥
四重戒对治行
不受食戒所受食
放逸
弘一(1880~1942)
终
冬节
圣贤
胜行
八戒人在七众中之定位
因缘性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悲华经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民国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师
佛今在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