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一页云:如是二十,与别境五,皆容俱起。不相违故。染念、染慧、虽非念慧俱;而痴分者,亦得相应故。念亦缘现曾习类境,忿亦得缘剎那过去故;忿与念,亦得相应。染定起时,心亦躁扰。故乱与定,相应无失。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见我慢爱随眠杂染】 p0644 瑜伽八十八卷九页云:于相续中,见我慢爱三品粗重,常所随逐。是名彼随眠杂染。...【道法忍】 道,即三十七道品。谓观欲界道谛,修此道品,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道法忍。见《三藏法数》。...【十六种修】 p0116 瑜伽六十七卷一页云:当知略有十六种修。谓声闻乘相应作意修,大乘相应作意修,影像修,事边际...即别教菩萨之六种观法。(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称为住观。(二)行观,行,即进趣...佛教教团之信众。广义而言,指下列七众:(一)比丘(梵 bhiksu,巴 bhikkhu),出家受二百五十具足戒之男子。(二)比...(名数)行堪忍,则有无根,无呵,众人爱,有好名,生善道之五德也。...心所名,乃面对某种特殊对象才出现的心所,与遍行心所的性质恰相反,亦可说是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故名别境。有五种...又作火栝譬。显示菩萨善巧方便之相之譬喻。火[木*忝]即火箸。菩萨誓愿度尽无边众生而后成佛,然众生未尽,菩萨己自...赭时,梵名 Chaj。西域诸国之一。大唐西域记卷一载其西临叶河。汉史作赭支、拓支、者舌,亦称大石、石国。即今俄属...【圆满】 p1240 如增上戒学差别中说。 二解 如如来功德六相中说。 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圆满者:谓无限量故...(术语)三种禅中第二出世间禅之四种:一、观禅,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禅。二、练...(印光大师校印本)...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现为成见、价值观、思维模式、习惯等等行为结果的精神方面。如...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说了《瑜伽师地...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学佛,我说:你为何要学佛?他说:世间有苦。 那就有资格学佛...导读:佛,讲究一个缘字。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话说,中国历史上就有那么十五位佛门皇帝洪...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为妙音,从实相中流现。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透过佛号音声开启佛性,诚...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灵感善巧而得到人们的尊崇与赞叹。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位侍...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在没有什么讲头;在你们还以为不十分要听;因为各人的心行上差...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多数人都以错误为耻,不过,我们只是平凡的人,谁也不能保证永不犯错。所以问题不在...
二十随烦恼与五别境俱
【法相辞典】
【二十随烦恼与五别境俱】 p0046
上篇:二相观察一切杂染清净 | 下篇:二十二根实非实有分别 |
为禅林职称之一。又作参头和尚。参,参僧之意,即自四方前来参禅习道之僧;头,头首之意,即居于首位,并行指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