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三卷一页云:此增上义,谁望于谁?颂曰:传说五于四,四根于二种,五八染净中,各别为增上。论曰:眼等五根,各于四事,能为增上。一、庄严身,二、导养身,三、生识等,四、不共事。且眼耳根庄严身者:谓若盲聋;身丑陋故。导养身者:谓因见闻,避险难故。生识等者:谓发二识,及相应故。不共事者:谓能见色闻声别故。鼻舌身根庄严身者:如眼耳说。导养身者:谓于段食能受用故。生识等者:谓发三识及相应故。不共事者:谓嗅嘗觉香味触故。女、男、命、意、各于二事,能为增上。且女男根二增上者:一、有情异。二、分别异。有情异者:由此二根,令诸有情,女男类别。分别异者:由此二,根形相言音乳房等别。有说:此于染净增上,故言于二。所以者何?本性损坏扇搋半择及二形人,无不律仪,无间断善,诸杂染法,亦无律仪、得果、离染诸清净法。命根二者:谓于众同分,能续及能持。意根二者:谓能续后有,及自在随行。能续后有者:如契经言:时健达缚,于一心内,随一现前。谓或爱俱,或恚俱等。自在随行者:如契经言:心能导世间,心能遍摄受。如是心一法,皆自在随行。乐等五受,信等八根。于染净中,如次增上。乐等五受染增上者:贪等随眠所随增故。信等八根净增上者:诸清净法。随生长故。又云:云何?颂曰:了自境增上,总立于六根。从身立二根,女男性增上。于同住,杂染,清净,增上故。应知命五受信等立为根。未当知、已知、具知根、亦尔。于得后后道,涅槃等增上。论曰:了自境者:谓六识身。眼等五根,于能了别各别境识,有增上用。第六意根,于能了别一切境识,有增上用。故眼等六,各立为根。岂不色等,于能了识,亦有增上;应立为根?境于识中,无增上用。夫增上用,谓胜自在。眼于所发了色识中,最胜自在;故名增上。于了众色,为通因故。识随眼根,有明昧故。色则不然。二相违故。乃至意根于法亦尔。从身复立女男根者:女男性中,有增上故。女男根体,不离身根。身一分中,立此名故。如其次第,女男身中,此女男根,有增上用。此处少异余处身根,故从身根,别立为二。女身形类音声作业志乐差别,名为女性。男身形类音声作业志乐不同,名为男性。二性差别,由女男根,故说女男根于二性增上。于众同分住中,命根有增上用。于杂染中,乐等五受,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契经说,于乐受,贪随增;于苦受,瞋随增;于不苦不乐受,无明随增故。于清净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言应知者,劝许一一各能为根。三无漏根,于得后后道涅槃等,有增上用。言亦尔者,类显一一各能为根。谓未知当知根,于得已知根道,有增上用。已知根,于得具知根道,有增上用。具知根,于得涅槃,有增上用。非心未解脱能般涅槃故。等言,为显复有异门。云何异门?谓见所断烦恼灭中,未知当知根,有增上用。于修所断烦恼灭中,已知根有增上用。于现法乐住中,具知根有增上用。由此能领受解脱喜乐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十种忍辱】 p0109 瑜伽五十七卷十七页云:若别分别;乃有十种。一、已受怨害忍,二、现前怨害忍,三、虑恐怨害忍...清净之衣。(一)受布施之衣。盖比丘自己耕作制衣料,或赖贩卖利益作衣,都为律所禁止;由施主施舍之衣,则不犯此罪,...【驰走】 p1255 瑜伽八十六卷十三页云:若于彼事,爱结所系;名为驰走。...(术语)心情缠绵于事物而不离,谓之着。如爱着执着贪着等是。大乘义章二曰:缠爱不舍名著。释门归敬仪中曰:着是病...愿与行之并称。又作行愿。愿乃志愿,行乃行业、实践。依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二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本生)沐魄又曰慕魄,梵语也。佛昔为沐魄太子时,至十三岁勤无言之行。见太子沐魄经。...(术语)有随缘动作之不变之意,真如者,其体虽为不变,然触缘则生起万有,故曰随缘不变。...(经名)有二本:一为西晋竺法护译,一卷,题曰大方等顶王经。一为梁月婆首那译,一卷,称曰大乘顶王经。二经皆与善...【软根补特伽罗】 p1387 瑜伽二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软根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于所知事所缘境界,所有诸根...【悲】 p1172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三页云:若于有苦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当知是悲。 二解 瑜伽四十四卷十页...(术语)外种之对。为第八识内所包藏之种子。色心万象本源之真种子也。...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贱者忧无官,慕贵人之为乐,而不知贵人有贵人之忧也。贫者、贱...虚荣心的泛滥,在现代社会中可说是越来越明显了。原因无他,人的欲望无止境,同侪间会互相比较,看到人家要,我也想...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的缺失。当我们内省观照时,希望找出问题所在。经过自我省察,...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上万名诸大菩萨常跟随在一旁。 当时,在须耶越国有...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乱想,耳根常欲听外面的声尘,所以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路,时而行至山前无路,徘徊不前。 顺境可以天时地利人和,顺...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恨不得一脚就踏到。但是欲速则不达,开始很猛的人,常常退下来也很快。要知道发了菩...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土的方法。有些人说:我的根器不行,不能修十大愿王,怎么办呢...
二十二根各为增上
【法相辞典】
【二十二根各为增上】 p0042
上篇:二十二根立根所由 | 下篇: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
(杂名)数目。梵语那由他。译曰垓。玄赞八曰:风俗通:十千曰万,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垓。(中略...
十种忍辱
净衣
驰走
着
愿行
沐魄太子
随缘不变
顶王经
软根补特伽罗
悲
内种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非大悟大彻,无自由之分
圣严法师《有条件的虚荣心》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开始很猛的人,退下来也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