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即七觉支也。瑜伽十四卷二十一页云:谓有七法,能于诸谛,如实觉了,圆满解脱。谓毗钵舍那品,有三。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奢摩他品,亦有三。一、安。二、三摩地。三、舍。念、通二品。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行宗记释云:“第四、顺流上下,明非直度也。”(戒疏记卷一四·一八·一三)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缘:一、是...(术语)二十四不相应法之一。立于差别之因果互为差别,而不混乱之分位。...【苾刍律仪四支所摄】 p0874 瑜伽五十三卷六页云:苾刍律仪、四支所摄。何等为四?一、受具足支,二、受随法学...【四种瑜伽复各四种】 p0463 显扬七卷八页云:瑜伽分别者:谓依四种瑜伽,正学学处。一、信。二、欲。三、正勤。四...(术语)四取之一。谓贪欲之心,能取着五尘之境也。...梵名 Salalāgāraka,巴利名 Salalāgāraka, Salalaghara。又译作石岩。为位于中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巴 Sāvatt...化身佛八相之一,亦即世尊入灭的相状。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说法四十五年,到处随缘教化众生,化缘尽了,便在中印度...北齐僧。生卒年不详。建德六年(577),北周武帝灭北齐,于其地实施废佛之际,师曾上奏武帝,请复兴佛教。武帝识为...(名数)净影所立之四宗。又,因明之宗法有四种,谓之四宗:一遍所许宗,如言眼见色,彼此两宗皆共许者。二先承禀宗...三种忍辱波罗蜜之一。又作察法忍、法思惟解忍、法思胜解忍、通达忍、观法忍、观察法忍。忍,谓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术语)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张之要旨也。辅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义一上曰:宗者要也。此宗有二...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在家居士在修学佛法的历程中,有一些必备的资粮,而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皈依三宝。 第一、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不但是我...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间修行,无论是世间的善法还是出世间的善法,都是以人这个本体...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所以它对立的。所以我们一旦走入对立...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执迷枯坐,静此一生可以,稍动一刻不可以,如此行处,大为法门...一、 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问: 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怎样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呢? 宏海法师答: 关于念经的问题,之...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这就是出世法。 话头看得纯熟,对外边...
七法能于诸谛如实觉了
【法相辞典】
【七法能于诸谛如实觉了】 p0065
上篇:七相略摄菩萨别解脱戒 | 下篇: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 |
(术语)谓菩提树下成道之佛身,即八相成道之佛也。梵网经说卢舍那佛坐千叶之莲华台,其千叶一一有百亿之国(即三千...
与尼同乘舟戒犯缘
定异
苾刍律仪四支所摄
四种瑜伽复各四种
欲取
松林精舍
涅槃相
任道林
四宗
谛察法忍
宗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在家居士修学佛法的必备资粮

最根本的世间善法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地藏菩萨名号的殊胜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