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经名)一卷,失译。与鹦鹉经及分别善恶报应经皆中阿含鹦鹉经之别译。兜调者,婆罗门名也。...(人名)冀州人。姓尹氏。幼出家,就法迁受学,博通经论。智藏,僧旻,法云等,皆出其门。承道场慧观之说,立三教五...指诸尊之像,亦即佛、菩萨、明王、诸天、护法神等之像。苏悉地经卷二(大一八·六一五中):“先观本尊所止之方,而...位于山西永济县黄河、汾河之间。寺内建筑极壮丽,全院有大佛殿三十六间。据寺中碑记所载,本寺创建于唐朝,明代重修...【总执五蕴为我】 p1402 大毗婆沙论八卷六页云:问:为有俱时,总缘五蕴,执为我不?设尔;何失。若有者:六法论说...(杂名)多闻天即毗沙门天之居城。慧琳音义十一曰:阿吒筏底城,即多闻天王所居也。...“共教”之对称。又作不共般若。指不与二乘共学,而独为菩萨之教。依华严五十要问答卷上之说,华严别教一乘乃唯为大...(经名)普贤菩萨劝发品之略。法华经第八卷,第二十八品之名。说普贤菩萨自东方来,以种种胜事奖发持经人之心。...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二者配列,则法身为法身之德,报身为般若之德,应身为解脱...梵语 krtsna-āyatana。有二义:(一)遍处、不论何处之谓。以通于十方无有障碍,故称一切处。(二)禅定之名。又作遍处...(术语)一、僧伽胝Saṁghāti,译云重复衣。二、嗢咀啰僧伽Uttarāsaṅga,译云上衣。三、安咀婆娑 Antarvāsa,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毗尼日用切要...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我们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正要睡著的时候,一只蚊子嗡嗡嗡地在你的脸上转,你气的伸手要打,他却已经飞走了,...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心中诸多的烦恼现象,总是围绕著「我」在打转。为了「我」,总是觉得不满足、不自在,经常渴望...历来古今贤圣之人,都是由于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母之善教,即可以在怀胎时开始进行,称之为胎教之法。 若欲产...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有一次他平静地用心作画,他一静下来,他在静中看到一幅好画...
引生修学的动力,就是所谓的精进。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是很精进,但是慢慢的,行就没有力量,我们说老参没有力量。为什...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决个人生死问题为已任,至于社会生产、国家事务等社会职责,都...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不生,则固非不尽人事也。 吾乡一居士无子,多方祈祷均不应,...
悉昙章
【翻译名义集】
【悉昙章】西域悉昙章本,是婆罗贺磨天所作。自古迄今,更无异书。但点画之间,微有不同。悉昙,此云成就所生。悉昙章是生字之根本,说之为半,余章文字具足,说名为满。又十二章,悉名为半,自余经书记论为满,类如此方。由三十六字母,而生诸字。泽州云:梵章中,有十二章,其悉昙章以为第一,于中合五十二字。悉昙两字,是题章总名,余是章体,所谓恶阿乃至鲁流卢楼。
上篇:离佉 | 下篇:毗伽罗 |
【非三摩呬多地】 p0716 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已说三摩呬多地;云何非三摩呬多地?当知此地相,略有十二种。或...
兜调经
慧次
尊像
普救寺
总执五蕴为我
阿吒筏底
不共教
劝发品
三身三德
一切处
十三资具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圣严法师《与蚊子和平共存》
圣严法师: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怀孕妈妈的胎教之法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突破障碍,超越自我,舞出生命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