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杂语)大虫者虎,无齿者,年长而无齿也。...(譬喻)龟藏六处,免野干之难。以喻比丘藏六根而免魔害。...(术语)善恶美丑之现于身上者。又,身口所作之现于外者。毗尼义钞上之一曰:内德既异,外相亦异。...为法华文句卷五、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所举,以日、月、星、萤等四光,依次比喻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四乘之智慧。即...言戒取者,谓于随顺诸见之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此因最胜,能得清净之果。无利勤苦所依为业,谓牛狗等戒,及投灰、拔...【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 p0583 瑜伽九十二卷二页云:复次由二因缘,如来自言其年衰暮,身力疲怠;劝诸声闻,...(杂语)于后世生极乐,得菩提之果也。...指方板之台座。佛像之台座,形式极多,其中式样最简,仅为一方板,且其上无任何装饰者,称为方座。(参阅“台座”5...(名数)智度论三曰:问曰:佛何以多住王舍城?答曰:以坐禅精舍多故,余处无有如竹园。鞞婆罗跋恕Vaibhāra vana...(人名)Buddhvaca,婆沙四评家之一。译曰觉天。见俱舍光记二十。...九种大禅之一。此禅法以观心之实性为主。即观一切诸法无不由心生起,心摄于一切,如“如意珠”之变现种种珍宝。或唯...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大佛顶首楞严咒...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用功都离不开止观...快乐,是人生所憧憬、所追求的。学佛也正是为憧憬人生的快乐,追求人生的快乐,因为学佛的目的在于转迷为悟,离苦得...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
佛与五百大比丘众在阿逾阇江水边时,一日,大均头在寂静无人之处,想着:有没有能够恒久增益功德的事呢?于是,均头...
世间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忆念佛陀的慈悲;口中有法:口中常将佛陀的教法与人分享;行中有爱:哪...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受此果报,但因为累世行菩萨道的功德与...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说:我有一个念佛的秘诀,单独传授给你。他说这个肯定...且不说,轮回的苦难,就我们此生来说,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头到尾,皆贯穿着苦,一个人,一出生,便是啼哭,大家听听...
乌瑟腻沙
【翻译名义集】
【乌瑟腻沙】此云佛顶。
上篇:嗢瑟尼沙 | 下篇:母陀罗 |
又作不思议变易身。即受不思议变易生死之身。系由无漏之定力、愿力所助感,妙用而难测。[成唯识论卷八](参阅“变...
无齿大虫
藏六
外相
四光喻智
戒取
如来劝诸声闻请他说法
后生菩提
方座
天竺五山
佛陀提婆
自性禅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人生快乐的追求

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有七件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胜

无形的三千亿财产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