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548~626)隋代僧。瀛州(河北河间)人。从净影寺慧远学十地经论。北齐亡于北周时,师南奔陈国。隋代兴起,师复返...子题:妄语以声相分业道、七处、语言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古来翻经,约业显相,多云身口。今时正译,审定名体,...(杂语)Māgha-māsa,译曰十一月,摩佉,星名。么洗,月之义。...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进...梵语 ākā?ānantyāyatana dhyāna。乃四无色定之一。又作空处定。意指超越色界之第四禅,灭除与眼识相应之诸色想...十地菩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作阎浮提王乃至摩醯首罗天王等十大天王,化导众生。此十王之报,对十地菩萨之果而...(异类)又作阿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钗。五分律...(譬喻)喻淫欲无乐趣也。首楞严经曰: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在地面上行动的罗刹鬼。...(界名)极乐世界也。阿弥陀经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受蕴相】 p0726 集论一卷二页云:受蕴何相?领纳相是受相。谓由受故,领纳种种净不净业诸果异熟。杂集论一卷...(印光大师校印本)...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有一天,佛陀走出王舍城,到多根树村。村中有一个妇人名叫藏喜,她看见佛陀远远地走来,身影散发也如同太阳般的光芒...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说:老和尚,你老了,你想不想年轻?我说:我想年轻,下辈子吧...有一天,印光大师收到一位周颂尧居士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疑问,想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
《贤愚经》记载着有关洗浴供养的因缘故事。 有一位天人下到佛陀的住处,祈请佛及憎众,接受他洗浴的供养,佛陀默然...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种说法也多起来了。 有人认为,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安南曾是一名普通律师。刚入行时,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为此,他除了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外,还用心学习了一系列的时...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经,诵《金刚经》,天天不断,永远如是,这叫功力。你乃至于诵...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戒,为什么要定在六斋日这个时间呢?关...
阿提阿耨波陀
【翻译名义集】
【阿提阿耨波陀】阿提,秦言初;阿耨波陀,秦言不生。大品云:阿字门,一切法初不生。智论云:得是字阿罗尼菩萨,若一切语中闻阿字,即时随义。所谓一切法从初来不生。二教论曰:万化本于无生而生,生者无生。三才肇于无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有化有生,人之聚也。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止观云:若心具者,心起不用缘;若缘具者,缘具不关心;若共具者,未共各无,共时安有?若离具者,既离心离缘,那忽心具?今问:佛教因缘为宗,论遣共生,应属所破耶?答:单真不立,独妄难成。因缘和合,从颠倒说。今观实相,岂可顺迷?故曰:应照理体,本无四性。又复自行虽离四执,化他无妨四说。经说自生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经说他生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或云:五欲令人堕恶道。或说共生云:水银和真金,能涂诸色像。或说离云:十二因缘,非佛所作,其性自尔!华严云: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菩萨威力,入无差别境界。疏云:阿者,入无生义,无生之理,统该万法。菩萨得此无生,达诸法空,断一切障。
上篇:沤和俱舍罗 | 下篇:罗阇 |
【根】 根为能生之义,增上之义。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眼根。...
慧迁
妄语翻名审定
摩佉么洗
传戒
空无边处定
十王华报
阿傍
嚼蜡
地行罗刹
十万亿佛土
受蕴相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种小因得大果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印光大师:念佛人为什么还要遭受横死

供养出家人洗浴的功德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学会放松,是成功路上关键的一步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