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禅林用语。鹞,为鹰之一种,指隼鹰,飞行速度极快。快鹞赶不及,意谓快速之隼鹰虽拼命追赶也赶不着;在禅林中,转指...(杂语)真实之形体也。谓佛之无相真身。临济录引傅大士之颂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忽然起心动念而缘善恶之境,称为独头心;更若相续而缘前念,则称为重缘心。小乘戒中之心戒即依此重缘心所立者。 p3...(术语)梵语。又作达利瑟致。华言见。见有五种: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具此五种,名曰见惑。见...梵语 a vi ra hūj khaj。悉昙字。密教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真言,象征大日如来之内证。全称唵阿卑罗吽欠莎婆诃。又作...【中有互见】 p0360 大毗婆沙论七十卷十三页云:问:中有为能互相见不?答:能互相见。问:谁能见谁?有作是说:地...亦名:解有戒场大界法 子题:先解大界后解戒场、戒场不得在大界遥解、戒坛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一,示先后)若...指精明真如之本性。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大一九·一五一下):“觉明虚静,(中略)观诸...(传说)付法藏第二十三祖师子尊者,游化罽宾国。时彼国王名弥萨崛。大起邪见。破坏佛教。以利剑斩师子尊者。头中无...(术语)三国佛教略史曰:现时支那之佛教,大别二派:一黄衣派,即喇嘛也。一青衣派,即旧来之诸教也。(中略)青衣...【无见无对色】 p1070 瑜伽六十五卷十页云:复次卽由五相,应知建立无见无对诸法差别。何等为五?一、因缘故。二、...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禅宗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宗派,人称临济子孙遍天下。临济祖庭就在...
第一步:姿势的放松 首先,放松是第一步功夫。如果连放松都做不好,我们就很难持久地坐下去了。要想把用功当作是家...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佛陀在经中告诉我们,人生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是散乱的心称念佛名,这样的福德善根都是不可称量的。前面蕅益...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帆风顺。人生的起起落落,或者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有时我们心灵的阳光会被雾霾...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肥,自然花果就美好;根弱,自然花果就瘦小;根朽,则死期将近...
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当下的语境中,也具有非常的吸引力。我们的所思所想,所...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是青岛,热得较晚,一般人,还都穿夹衣服。临来那天,我领僧俗...
目帝罗
【翻译名义集】
【目帝罗】此云解脱。荆溪净名记云:若正用功,上可作古买切,下作耻活切。功成之日,上应作户贾切,下应作徒活切。智论云:解脱知见者,用是解脱知见,知是二种解脱相,有为、无为解脱。知诸解脱相,所谓时解脱、不时解脱、慧解脱、俱解脱、坏解脱、不坏解脱、不可思议解脱、无碍解脱等。分别诸解脱相牢固,是名解脱知见无减(云云)。问曰:解脱知见者,但言知。何以复言见?答:言知言见,事得牢固。譬如绳二合,为一则牢坚。复次:若但说知,则不摄一切慧。如何毗昙所说:慧有三种:有知非见,有见非知,有亦知亦见。有知非见者:尽智、无生智、五识相应智。有见非知者:八忍、世间正见、五邪见。有亦知亦见者:余残诸慧。若说知,则不摄见;若说见,则不摄知。是故说知见,则具足。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什曰: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又曰:心得自在,不为不能所缚,故曰解脱。净名疏云:一真性,二实慧,三方便。故经云: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能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乃至种种变现莫测,即是三种解脱不思议义。何者?诸菩萨有解脱,即是真性。若菩萨住此者,即是实慧。能以须弥内于芥等,即是方便。大品云: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垂裕云:心脱是俱,慧脱是慧。
上篇:阿婆磨 | 下篇:阿惟颜 |
【若睹若瞻正知而住】 p0885 瑜伽二十四卷十页云:若睹若瞻正知住者:云何为睹?云何为瞻?云何睹瞻正知而住?...
快鹞赶不及
真形
重缘心
达梨舍那
阿卑罗吽欠
中有互见
摄僧有场大界解法
精真
罽宾王臂堕
青衣派
无见无对色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坐禅的三个阶段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学会转变心态,幸福其实很简单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