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术语)又,谓之大方广。大乘经之通名。言所说之义理方正平等也。于方等部中为最上,是大方等也。阅藏知津二曰:方...福德资粮和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亦即...指助缘之力量。相对于“因力”而言。佛家以为夙世有修习正法之善因,今生复听闻正法而助其善因之发动,此力量称为缘...位于辽宁千山无量观西阁下。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于明代即负盛名,清代之后渐为无量观所取代。现存大殿三间。环绕祖...(故事)临济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度。乃辞檗见大愚。愚问从甚么处来?济云:从黄檗来。愚云...谓现法中。已于三结。永断遍知。及断多分贪欲瞋恚。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不还果证。名一来果。...(界名)居于空之天也。对于地居天而言。谓欲界之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四天及色界之诸天也。...【根本智】 又作根本无分别智、如理智,无分别智之一。相对于后得智,乃诸智之根本,以其能契证真如之妙理,平等如...(杂名)梵语。华言水星。见翻译名义集。...【观】 p1468 瑜伽十三卷二十页云:云何观?谓或三事观,或四行观,或六事差别所缘观。三事观者:一、有相观,二、...四无畏之一,即在大众之中明言我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怖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八大人觉经...劝发菩提心文...
【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欲邪行。即是施与欲流所漂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嫉无害。无有热恼。亦无...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进步,避免挨打,这是每一个暂时落后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李小龙初学武术时...
【原文】 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证,隐几假寐,梦公署役人环列其左,出家缁流环列其右,复一老人...
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我们几十年来,忽视因果伦理的教育有关,与我们社会提倡的功利主义价...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均由人心凶恶,故致伤人。若向彼念佛,及教一切人各念佛,彼当自去,岂杀之而能为民除害乎?...
往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名叫生漏的梵志向佛问讯,恭敬地说:佛陀,独处闲居,真是辛苦;独居修道,要...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止恶行善,它包括两个方面:好的事情去做--行善;不好的事情...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在世人心目中,出家人看破了名利,看破了世事,这...
迦楼那
【翻译名义集】
【迦楼那】此云悲。净觉记云:悲曰愍伤。观音玄义云:以观性德恶毒,恻怆怜愍,起大悲心,欲拔其苦。悲亦三种,名同三慈。观音玄义云:若就言说为便,初慈后悲。亦是就菩萨本怀,欲大慈与乐。既不得乐,次大悲拔苦。故初慈后悲。若从用次第者,初以大悲拔苦,方以大慈与乐。又就行者先脱苦,后蒙乐,欲先悲后慈。
上篇:弥罗 | 下篇:阿檀 |
(术语)瑜伽为相应之义,三密为身口意之三业,手结印,口咒真言,意念本尊,此三密互相即,又佛之三密,涉入行者之...
大方等
二种资粮
缘力
祖越寺
临济大悟
一来果者
空居天
根本智
部引陀
观
漏尽无所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邪淫邪欲,会障你家室的平安
挨打不如找打

蝇头蜗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两皆亏负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同念佛号,猛兽害虫彼必远去

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佛法的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