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本觉圆满之一心。此心为森罗万象之元,故称元心。即起信论所说之一心。 p1223...(杂语)真实之形体也。谓佛之无相真身。临济录引傅大士之颂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于读诵理趣经之仪式中,其心静定而不散乱;如是一心不乱以行理趣经轨之精神静定状态,称为理趣三昧。又行理趣三昧,...【有因缘】 p0539 瑜伽八十三卷七页云:复次佛世尊法,有因缘者:谓有缘起,制立一切所学处故。...【漏有三种】 p1284 杂集论七卷四页云:漏有三种。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令心连注流散不绝,故名为漏。此复云何?...【磨多】 此云母。...【文巧】 p0391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文巧者:谓善缉缀名身等故,及语具圆满故。...(术语)梵语。又作达利瑟致。华言见。见有五种: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具此五种,名曰见惑。见...(术语)三国佛教略史曰:现时支那之佛教,大别二派:一黄衣派,即喇嘛也。一青衣派,即旧来之诸教也。(中略)青衣...又作竖义、竖议、立义。于论议会中,就所定之论题而立义。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大四九·三五七上):“相州彼岸寺鉴禅...(传说)付法藏第二十三祖师子尊者,游化罽宾国。时彼国王名弥萨崛。大起邪见。破坏佛教。以利剑斩师子尊者。头中无...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禅宗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宗派,人称临济子孙遍天下。临济祖庭就在...
第一步:姿势的放松 首先,放松是第一步功夫。如果连放松都做不好,我们就很难持久地坐下去了。要想把用功当作是家...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佛陀在经中告诉我们,人生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 苦...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帆风顺。人生的起起落落,或者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有时我们心灵的阳光会被雾霾...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是散乱的心称念佛名,这样的福德善根都是不可称量的。前面蕅益...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肥,自然花果就美好;根弱,自然花果就瘦小;根朽,则死期将近...
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当下的语境中,也具有非常的吸引力。我们的所思所想,所...
菩提树
【翻译名义集】
【菩提树】西域记云:即毕钵罗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每至涅槃之日,叶皆凋落,顷之复故。法苑云:释迦道树,多阿沛多罗。
上篇:婆那 | 下篇:毕利义 |
【诤】 p1340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又能发起诸鬬讼等种种忿竞;说名为诤。 二解 集论四卷十五页云:诤有三种。谓...
元心
真形
理趣三昧
有因缘
漏有三种
磨多
文巧
达梨舍那
青衣派
竖义
罽宾王臂堕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坐禅的三个阶段
慧律法师《包容异己》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学会转变心态,幸福其实很简单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