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四种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依准的法则,大略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等四种。《解深密...(758~827)为日本三论宗僧。又称石渊僧正。大和(奈良县)人。空海之师。早年学于大安寺,后任东大寺别当、大僧都...(术语)对显教而言,谓大日如来所说之金胎两部教法也。是为法身佛内证之境界。深密秘奥,故云密教,又为对未灌顶人...【何等有情能修无量】 p0706 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二页云:问:何等有情、能修无量?答:有情种姓、略有二种。一...(名数)真宗于教行信证真佛真土之六法,配弥陀四十八愿中之五愿而呼之。教为能诠之法,故不别配一愿,行为第十七愿...(杂语)正威仪而坐也。普贤观经曰:一切业障海,智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不犯者,僧作羯磨;明相未出,若手捉衣,若舍衣,若至掷石所及处;若夺想;若水陆道断急难...(一)指平等而真实之悟境。 (二)指众生自性清净之心体。占察经卷下(大一七·九○七上):“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寺名)禅寺也。本称为后寺。普陀山志三曰:在白华顶之左光熙峰下,明万历八年建,三十四年赐额镇海褝寺。前后两寺...(鬼名)魅人死尸之鬼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蔼吉梵言蔼吉支,此云起尸鬼也。慧琳音义五十四曰:蔼吉支,起尸鬼名也...梵语 ātmotkarsa-para-pajsaka。指赞叹己德而讥毁他人。菩萨十重禁戒之第七为自赞毁他戒。三卷本大般涅槃经卷上列...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柰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花香扑鼻,因此引起这四位比丘的兴趣...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化最活跃的宗教领袖。除了照应身体需要外,他整天都在为弘法利...
心经主要是讲照见五蕴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风看空。 如果把空解释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佛法称之为恶取空,取是执...
譬如说我们去思惟一件事情,万法唯是一心,的确我们很难去了解,因为我们凡夫的思想都是向外攀缘,我们认为这一切的...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乱,人心也乱了。如何在乱世里保持清明安稳,做到「境随心转」...问: 法师您好!弟子受了五戒,自己并不喝酒,也不食五辛,但要给家人烧菜吃。听佛友说给家人烧荤腥菜时,不可用到...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什么要这样? 法清法师答: 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
我叫净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东林寺打佛七,这个佛七让我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信佛者,让我终生受益,我知道自己的人生将...
须夜摩
【翻译名义集】
【须夜摩】此云善时分,又翻妙善。新云须焰摩。此云时分,时时唱快乐故。或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
上篇:释提桓因 | 下篇:兜率陀 |
凡二卷。明代僧无愠编于洪武年间。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内容采自罗湖野录、云卧纪谭、丛林公论、禅林宝训、诸...
四种道理
勤操
密教
何等有情能修无量
六法五愿
端坐
离衣宿戒开缘
一实境界
法雨寺
蔼吉文
自赞毁他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何事最快乐
佛陀一天的时间

把「空」认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

凡夫的生命是怎么来的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为家人烧菜放料酒,会破了酒戒吗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