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梵名 Dharmatara dhyāna-sūtra。凡二卷。东晋佛陀(驮)跋陀罗(梵 Buddhabhadra,意译觉贤)译。又作达磨多罗禅...(一)真实。相对于假、俗、伪等义而言。最究竟者,称为真;假则为方便、一时之义。例如佛身分为真身与应身,相对于应...(流派)上座部之异名。玄应音义二十三曰:铜鍱部上座部也。鉴赤铜鍱书字记文。今犹在师子国也。巴Tambapaṇṇiya。...(247 B.C.~207 B.C.或 307 B.C.~267 B.C.)天爱帝须,巴利名 Devānajpiya-tissa。为锡兰(今斯里兰卡)之名王,...分半座令坐之意。分座席之半与他人并坐,表示受者与自己有同等之地位。如杂阿含经卷四十一载,释尊分半座与摩诃迦叶...1、指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 2、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其中鸠摩罗什所译经论凡三十五部三百余卷...(术语)六即之一。闻佛法名字之位也。...(书名)五卷,梁僧祐撰。从三藏中选集释迦一代教化之履历。...略称楼炭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载须弥四洲之相状、世界之成立及其破坏时期等。本经有四部同本异译,其名称及内...谓五果之圣者回转其小乘灰断之心,而发大乘之大菩提心。五果圣者,指四果之声闻与独觉。此五果之圣者回心转于大乘之...凡四卷。又作竺仙禅师语录、竺仙录。元代僧竺仙梵仙(1292~1348)撰,裔尧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系竺仙在日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 其中除了心痛和头痛是有病以外,其他如腿痛、腰痛...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菩萨行为己任,以弘法利生、利乐有...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今生看得太重要。他不...
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土。撰著《净土十疑论》,驳斥当时诸家对净土之问难,层层递进...
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时,提播婆底城的灯照王以正法治理国家,人民生活安稳而丰乐。灯照王的太子普光,出家成就佛道后,...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们的孩子如意,被封为赵王。 汉高祖非常喜欢赵王如意,到了他...「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事实,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并且随时随地...问: 师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难以降伏。该怎么样解决呢?请师父开示。 存海法师答: 方法在...
释迦牟尼
【翻译名义集】
【释迦牟尼】摭华云: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运,立此嘉称。发轸云:本起经翻释迦为能仁。本行经译牟尼为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姓从慈悲利物,字取智慧冥理。以利物故,不住涅槃。以冥理故,不住生死。长水云:寂者,现相无相。默者,示说无说。此则即真之应也。能仁是姓者,长阿含云:昔有轮王,姓甘蔗氏。听次妃之谮,摈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以德归人。不数年间,郁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还,父王三叹:我子释迦,因此命氏。又云:住直树林,又号释迦,既于林立国,即以林为姓。此以释迦翻为直林。寂默是字者,本行经云:又诸释种,立性憍慢多言,及见太子,悉皆默然,王云宜字牟尼。称赞净土经:名释迦寂静,又释迦牟尼,翻度沃焦。如旧华严名字品,及十住婆沙所列。大海有石,其名曰焦。万流沃之,至石皆竭,所以大海水不增长。众生流转,犹如焦石,五欲沃之,而无厌足,唯佛能度,故此为名。释迦牟尼,属应身也。摩诃衍云:所言应者,随顺根机而不相违,随时随处随趣出现,非安乐相,故名为应。而此应身,周帀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故召释迦牟尼,名千百亿化身也。唯识论云: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来登地菩萨,及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若就应身,开出变化,则成四身,以现同始终,名应。无而欻有,名化。然此三身之法,或执即义,名失三身。或执离义,相乖一体。今约三义,通而辩之。一者体用,智与体冥,能起大用。自报,上冥法性,体名真身。他报,下赴机缘,用名应身。故光明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而观世音普门示现,令无涯人获乎冥显两种利益者,由此二身也。二者权实,权名权暂,实谓实录。以施权故,从胜起劣,三佛离明,以显实故。从劣起胜,祗是一身。故曰:吾今此身,即是法身。又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是知顺机则权设三身,就应乃实唯一佛也。三者事理,观经疏云:佛本无身无寿,亦无于量,随顺世间而论三身。是则仰观至理,本实无形,俯随物机,迹垂化事。犹明镜也,像体本虚;若水月焉,影元非实。苟于迹事而起封执,则同痴猴堕井而死。学出世法,宜诫之哉!
上篇:卢舍那 | 下篇:瞿昙 |
又作维口食。四邪命食之一,四不净食之一。四维,指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维口(巴 vidisāmukha),本指脸朝...
达摩多罗禅经
真
铜鍱部
天爱帝须王
分座
四大译经师
名字即
释迦谱
大楼炭经
五果回心
竺仙和尚语录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略论净土欣厌行

善慧菩萨的下生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