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术语)引接众生之本愿也。指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愿曰: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凡十一卷。大方等大集经为大集部诸经之集成,全经六十卷,共分十七分,月藏分乃其中之第十五分,即卷四十六至卷五十...【安住余梵行】 p0626 瑜伽八十三卷三页云:又言安住余梵行者: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彼由三处之所摄受。谓由奢摩...为“发遣招唤”之略称。指释尊在娑婆世界告示众生乘阿弥陀佛之愿船往生极乐净土,而阿弥陀佛亦自极乐净土直来招唤。...(物名)修验者之用具。与普通之笈异,长方形,薄板之上部,为圆形,板之周围作大缘,下端为长脚附笈裹及肩箱。笈中...【三种无自性性】 p0203 瑜伽七十三卷十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答:由依彼彼所化势力,故说三...【十六种修】 p0116 瑜伽六十七卷一页云:当知略有十六种修。谓声闻乘相应作意修,大乘相应作意修,影像修,事边际...【鹿救溺窣堵波】 p1038 西域记六卷十七页云:雉救火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鹿救生之处。乃往古昔...福德和智慧。此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欲界爱取不与非福行及福行为缘】 p0991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五页云:复言:世尊!何缘欲界爱取二种、不与非福福行...(术语)否定因果报应之道理也。十轮经七曰: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广百论释论五曰:若无善恶,苦乐亦无,是即拨无一...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优婆塞戒经...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下鲜花。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我只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迫于生计,从小自立。在我们一群和他同龄的孩童背着书包上学的...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合花开,白天虽然也能闻到花香,但香味微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
目中有人助缘多,心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静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 在修养上要力求忍...树虎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
我们在明白整个生命的道理当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跟涅槃两种根本。这地方我们分两大段,先说明修行者跟一般凡夫...
予居五羊,一时从游者众。睹刘子,骨刚气浑,谓夙具般若缘种器近于道。予将有南岳之行,刘子送于舟中,特请益曰:弟...佛陀想度化一位长者。有一天,佛陀到长者的家门口乞化,长者的家人赶快通知他。长者一听,立即拿出布匹来布施。佛陀...
毗卢遮那
【翻译名义集】
【毗卢遮那】辅行曰:此云遍一切处。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唯识论云: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光明玄云: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故经言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摩诃衍论云:克其法身,真实自体,湛湛绝虑,寂寂名断,能为色相作所依止。今问:寂寂名断,安名法身?答:法实无名,为机诠辩,召寂寂体,强称法身。问:湛湛之体,当同太虚?答:凡所有相,皆是非相。觉五音如谷响,知实无声,了万物如梦形,见皆非色。空有不二,中道昭然,不可闻无,谓空断绝。
上篇:须扇多 | 下篇:卢舍那 |
【事边际性】 p0801 瑜伽二十六卷十五页云:云何事边际性?谓若所缘,尽所有性,如所有性。云何名为尽所有性?...
引接悲愿
月藏分
安住余梵行
遣唤
板笈
三种无自性性
十六种修
鹿救溺窣堵波
福慧
欲界爱取不与非福行及福行为缘
因果拨无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推荐】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鱼王」吃甲鱼而毙命

【推荐】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弘一大师法语择要
它们灭绝只因善良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错乱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