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三藏法数云:八背舍,亦名八解脱。背谓违背,舍即弃舍,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依根差别道】 p0770 杂集论九卷十四页云:依根、差别道者:谓四正行。由依近分根本等地差别、及利钝根差别故...北本涅槃经对众生之分类譬喻,谓众生有七种。该经卷三十二载,第一人入水,以不习浮,故入水即溺;譬如一阐提,入生...(杂语)实相之妙理,吹拂凡夫迷妄之尘垢,如世间风之拂尘垢也。...起源 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故事)阿难为多闻第一受持佛一代之说法,故佛灭后,迦叶结集三藏时使阿难升师子座复演其说法。增一阿含经一颂之曰...【极微实常能生诸色】 p1199 成唯识论一卷十页云:有外道执地水火风极微实常,能生粗色。所生粗色,不越因量。虽是...亦名:摇身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摇身者,左右戾身趋行也。”资持记释云:“戾,曲也。”(事钞记卷二五·...(杂名)说占卜事之经典也。灌顶经十曰:今我梵王承佛威神,演说卜经一百偈颂,以示百姓,决了狐疑,知人吉凶。...(职位)掌住持之钱帛者。象器笺六曰:住持资具,钱帛之有处,谓之衣钵阁。盖蓄资财,非僧人本志。讳露言之,称衣钵...三论宗所立三正之一。指针对断见、常见等偏颇之见解,而显示正理。即对于大小二乘学人有断见与常见、空见与有见等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故,内身外身爱着浮相,习之来久染心...
《阿含经》讲三个法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讲三贴药。 第一个观察因缘是无常的。你说你今生福报很...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的问题,你跟众生要怎么样保持互...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彼岸呢?《瑜伽师地论》卷一云:云何离欲?谓随顺离欲根成熟故...佛言:天下人作佛形像者,其后世所生处,眼目净洁,面目端政,身体手足常好。生天上亦净洁,与诸天绝异,眼目面貌好...问: 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点上三根香,但就是很懒,有时候一觉睡到下午,...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
问: 弟子看有些书上说,人死后因为业力的牵引仍然会在六道中轮回,在进入中阴境时,中阴身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光,那...
大洪祖灯禅师
【五灯会元】
随州大洪老衲祖证禅师,潭州潘氏子。上堂:「万象之中独露身,如何说个独露底道理?」竖起拂子曰:「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僧问:「云门问僧:光明寂照遍河沙,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僧云是。门云:话堕也。未审那里是这僧话堕处?」师曰:「鰋鱼上竹竿。」问:「离却言句,请师直指。」师竖拂子,僧曰:「还有向上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速礼三拜。」
上篇:道林渊禅师 | 下篇:泐潭德淳禅师 |
(术语)一类者不变更其性质而相续为一类也。...
八背舍
依根差别道
七众溺水
实相风
佛教历史
阿难放光
极微实常能生诸色
摇身白衣舍戒释名
卜经
衣钵侍者
对偏正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思惟略要法--不净观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作佛形像的功德
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