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实相之妙理,吹拂凡夫迷妄之尘垢,如世间风之拂尘垢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计度之意。即以自己之妄心分别来推度判断事物之理。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谓,计为分别心之异名。部派佛教时代,各部派...(杂语)谓人闻法华一偈一句次第教他第五十人之功德也。随喜功德品曰: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随喜为...梵名 Da?abhūmika-vibhāsā-?āstra。凡十七卷。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十住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三种清净因缘修治善根】 p0222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四页云:又诸菩萨,住此住中,由二因缘,现见诸佛。或由听闻菩萨...指维摩居士。依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对文殊师利之问,默然不语,而显菩萨之真不二法门,故称之为不说菩萨。 ...【杂染义】 p1411 瑜伽七十七卷九页云:杂染义者:谓三界中三种杂染。一者、烦恼杂染。二者、业杂染。三者、生杂染...(真言)有三种:一、六字章句陀罗尼之略称,即观音之真言也。请观世音经所说,此六为六道六观音之六,非数也。二、...(术语)谓某事约归于某局部也。其解如就字。就于人就于法即约于人约于法也。...为婆罗门教主持祭祀者。始于吠陀时代,至梵书时代则愈趋复杂,规定不同之祭祀应请不同之祭官。以苏摩祭为例,有四名...亦名:在俗从非亲尼取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四提舍尼法:“佛在舍卫,世俭谷贵,饿死无限。莲华色尼,着衣持钵,入城...【唯识九难】 这是小乘外道,对万法唯识教理所提出的九种质难。《成唯识论》卷九载其问答:一、唯识所因难︰此乃据...(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法号叫普安,因为他是一位圣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现在要跟大家讲的是:如何得到富贵?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富贵,这富贵是怎么来的呢?在《妙慧童...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合花开,白天虽然也能闻到花香,但香味微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不同。此种情况自古皆有之。据经典所依...
不贪欲 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回之根本烦恼。 贪欲者,大致分为贪取、贪爱、悭贪三种,为十...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若念四十九天佛,较诵经之利益多多矣。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辞恳切,愿愿都为众生,字字苦心,皆是慈悲,发心极强震撼心灵...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想知道能不能往生,只要观察自己的心就知道了。问一问自己的心...
实相风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实相花 | 下篇:实相义 |
(界名)应身佛所居住之国土也。谓应众生机缘而变现之国土。...
计
第五十
十住毗婆沙论
三种清净因缘修治善根
不说菩萨
杂染义
六字陀罗尼
约
祭官
村中取非亲尼食戒缘起
唯识九难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百喻经
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推荐】如何才能得到富贵

【推荐】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十善业道之除贪嗔痴三毒

【推荐】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