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人名)Bhadrakapilā,比丘尼名。曾为波斯匿王所逼,其心无染爱,脱诣祇洹。佛言心无爱染,则无罪。见十诵律二、...(修法)十日十夜念佛之行也。平等觉经曰:佛言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应】 p1398 此是如来十号之一。瑜伽八十三卷十八页云:所言应者;应供养故。 二解 如如来十号中说。...梵语 vipa?yanā。音译作毗婆舍那、毗婆遮那。即观、观法与正观。即不向外求而深自内省,使内心趋向于真理之观察,...(术语)触于行住坐卧之缘,对于色声等之境也。即日常之动作。小止观曰:第二明历缘对境,修止观者,端身常坐,乃为...【瑜伽师地论大纲】 弥勒讲述,无著笔记,梵名 Yogacarabhumi,略称瑜伽论。为瑜伽行学派的基本论书,亦为法相唯识...(名数)于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三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禅院中,朝参、晚参等为日常行事,若临时休止,即称放参,后转而特指休止晚参为放参。据敕修百丈清规卷六坐参载,放...三藏法数云: 一、一切智无所畏 一切智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也。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是一切...【趣差别】 p1326 瑜伽九卷十页云:谓于五趣四生差别。...【眼等五识随意识转】 p1000 瑜伽三卷六页云:又由二种因故:或染污,或善法生。谓分别故;又先所引故。意识中所有...(龙藏本)...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
1.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他淫,身体香洁...在人生路途上,我们假如能好好把握时间,善用良能与人结善缘,那就不至生死迷茫而任生、老、病、死的荆棘所刺伤。同...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云门山志续编》,看见佛源老和尚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古禅...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则将来业报现前时,就会障碍你了生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家里怎么还有人生病,怎么还会死人?你怎么就一点也不慈悲我?...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很多佛教徒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选择离群索居独自修...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可能学习佛法,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教内有一句话...
天童昙华禅师
【五灯会元】
明州天童应庵昙华禅师,蕲州江氏子。生而奇杰。年十七,于东禅去发,首依水南遂禅师,染指法味。因遍历江湖,与诸老激扬,无不契者。至云居礼圆悟禅师,悟一见痛与提策。及入蜀,指见彰教,教移虎丘,师侍行。未半载,顿明大事。去谒此庵,分座连云,开法妙严。后迁诸巨刹,住归宗日,大慧在梅阳,有僧传师垂示语句,慧见之,极口称叹。后以偈寄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歧正脉通。」其归重如此。上堂:「九年面壁,坏却东土儿孙。只履西归,钝置黄面老子。」以拄杖画一画曰:「石牛拦古路,一马生三寅。」上堂:「德章老瞎秃,从来没滋味。拈得口,失却鼻。三更二点唱巴歌,无端惊起梵王睡。」喝一喝,曰:「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上堂:「临济在黄檗处三度吃棒底意旨,你诸人还觑得透也未?直饶一咬便断也,未是大丈夫汉。三世诸佛,口挂壁上。天下老和尚,将甚么吃饭?」上堂:「十五日已前,水长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正当十五日,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直得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悉皆欢喜。谓言打这一棒,不妨应时应节报恩,不觉通身踊跃。遂作诗一首,举似大众:‘蜻蜓许是好蜻蜓,飞来飞去不曾停。被我捉来摘却两边翼,﹝被,原作「彼」,据清藏本、续藏本改。﹞恰似一枚大铁钉。’」上堂:「若作一句商量,吃粥饭阿谁不会?不作一句商量,屎坑里虫子笑杀阇黎。」拈拄杖曰:「拄杖子罪犯弥天,贬向二铁围山,且道荐福还有过也无?」卓拄杖曰:「迟一刻。」上堂:「明不见暗,暗不见明。明暗双忘,无异流俗阿师。野干鸣,师子吼。师子吼,野干鸣。三家村里臭胡狲,价增十倍。骊龙颔下明月珠,分文不直。若作衲僧巴鼻,甚处得来?三十年后,换手捶胸,未是苦在。」上堂:「饭箩边、漆桶里相唾,饶你泼水相骂,饶你接觜。黄河三千年一度清,蟠桃五百年一次开花。鹤勒那咬定牙关,朱顶王呵呵大笑。归宗五十年前有一则公案,今日举似诸人,且道是甚么公案?王节级,失却帖。」上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朝至暮,啾啾唧唧。说黄道黑,不知那里是二时。」上堂:「吃粥吃饭,不觉嚼破舌头。血溅梵天,四天之下,霈然有余。玉皇大帝恶发,追东海龙王,向金轮峰顶鞠勘。顷刻之间,追汝诸人作证见也。且各请依实供通,切忌回避。傥若不实,丧汝性命。」上堂:「赵州吃茶,我也怕他。若非债主,便是冤家。倚墙靠壁成群队,不知谁解辨龙蛇?」上堂:「五百力士揭石义,万仞崖头撒手行。十方世界一团铁,虚空背上白毛生。直饶拈却膱脂帽子,脱却鹘臭布衫,向报恩门下,正好吃棒。何故?半夜起来屈膝坐,毛头星现衲僧前。」上堂:「三世诸佛,眼里无筋。六代祖师,皮下无血。明果咬定牙关[路-各+孛]跳,也出他圈匮不得。何故?南泉斩猫儿。」上堂云:「参禅人切忌错用心。悟明见性是错用心,成佛作祖是错用心,看经讲教是错用心,行住坐卧是错用心,吃粥吃饭是错用心,屙屎送尿是错用心。一动一静,一往一来,是错用心。更有一处错用心,归宗不敢与诸人说破。何故?一字入公门,九牛车不出。」上堂云:「良工未出,玉石不分。巧冶无人,金沙混杂。纵使无师自悟,向天童门下,正好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蓦拈拄杖云:「唤作拄杖,玉石不分。不唤作拄杖,金沙混杂。其间一个半个,善别端由,管取平步丹霄。苟或未然,」卓拄杖云:「急著眼看。」僧问:「婆子问岩头,呈桡舞桌则不问,且道婆手中儿子甚处得来?岩头扣船舷三下,意旨如何?」师曰:「燋砖打著连底冻。」曰:「当时若问和尚,如何对他?」师曰:「一棒打杀。」曰:「这老和尚大似买帽相头。」师曰:「你向甚处见岩头?」曰:「札。」师曰:「杜撰禅和。」曰:「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掷向水中,又且如何?」师曰:「少卖弄。」曰:「岩头当时不觉吐舌,意作么生?」师曰:「乐则同欢。」曰:「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曰:花药栏。此意如何?」师曰:「深沙努眼睛。」问:「只这是埋没自己,只这不是孤负先圣。去此二途,和泥合水处,请师道。」师曰:「玉箸撑虎口。」曰:「一言金石谈来重,万事鸿毛脱去轻。」师曰:「莫谩老僧好!」问:「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如何?」师曰:「倒戈卸甲。」虎丘忌日,拈香曰:「平生没兴,撞著这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木,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师于室中能锻炼耆艾,故世称大慧。与师居处为二甘露门,尝诫徒曰:「衲僧家著草鞋住院,何啻如蚖蛇恋窟乎?」隆兴改元,六月十三日,奄然而化。塔全身于本山。
上篇:秦国夫人计氏 | 下篇:清凉坦禅师 |
(譬喻)戒律优胜譬之于虎。释氏要览中曰:隋高僧法愿,大明律藏,词辨高亮。彭亨难敌,号律虎。...
跋陀迦毗罗
十日十夜
应
内观
历缘对境
瑜伽师地论大纲
佛具十身
放参
四无所畏
趣差别
眼等五识随意识转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解深密经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佛经中开示不邪淫的功德
好好运用这一生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