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梵语 anātman 或 nir-ātman,巴利语 anattan。又作非身、非我。我,即永远不变(常)、独立自存(一)、中心之所...(术语)玄妙之悟也。楞严经曰:于精明中,玄悟精理,得大随顺。孙绰文曰:见机而作,超然玄悟。三论大义钞一曰:玄...亦名:结界法制不取欲、与欲唯除结界 行事钞·受欲是非篇:“明开遮,律中唯除结界,余并开之。虽非明文,以非制故...又作愚法二乘不愚法二乘,或愚法声闻不愚法声闻。即愚法小乘与不愚法小乘二者。愚法小乘,指愚于大乘法空之理的声闻...据维摩经观众生品载,天女散华(花)于诸菩萨及舍利弗等,然以舍利弗等尚未泯绝思虑分别,故天华不着诸菩萨,仅著于...(名数)法华经序品曰: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最极寂静】 p1155 如九种心住中说。 二解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最极寂静者;或时失念,散乱觉等率尔现行;卽便制伏...因明用语。世间相违,梵语 loka-viruddha。因明三十三过中,宗九过之一。不拘论式如何,凡与世间周知之事实相违背,...(术语)对于断见思惑离三界,于界外净土受变易生死之法身菩萨教断无明而成佛之法门也。天台立四教,藏通之二教为界...【广义】 p1323 瑜伽八十一卷十一页云:广义者:谓宣说诸法异类相应。又云:说了义经故。...梵语 nirvid。心所之名。为“欣”之对称。即嫌恶生存现象诸苦之无量过患而欲出离之善的精神作用。大毗婆沙论卷二十...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遍。【因缘观:一、当随缘消旧业想,二、当善知识想;真如观:...
在佛教的教法中,净土法门是貌似简单、容易,几乎没什么道理,支撑的也就是净土的三经一论而已。(注:三经指《无量...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大众而言,并不陌生。一谈到无常,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生老病死、...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这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慧广法师答: 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他虽然勤于学习,但却难以持久。到了壮年,他吟诗作文,自然...
门司黄彦节居士
【五灯会元】
门司黄彦节居士,字节夫,号妙德。于大慧一喝下,疑情顿脱。慧以衣付之。尝举首山竹篦话,至叶县,近前夺得拗折,掷向阶下曰:「是甚么?」山曰:「瞎。」公曰:「妙德到这里,百色无能,但记得曾作蜡梅绝句曰:‘拟嚼枝头蜡,惊香却肖兰。前村深雪里,莫作岭梅看。’」
上篇:提刑吴伟明居士 | 下篇:秦国夫人计氏 |
为天台宗所立法华“门十妙”之第九妙。指昔时曾受教于如来之法,而今前来辅助如来之教化者;此等如来之眷属共分为...
无我
玄悟
欲法唯除结界
愚法不愚法
天女散华
八大龙王
最极寂静
世间相违过
界外教
广义
厌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唐代高僧怀感大师
知止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