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语)谓会通解释法门之难义也。又俗谓善于人曰会释,取和融人情之义。说法明眼论曰:一言会释,一坐饮酒。...【五事三无漏学及彼眷属分别】 p0291 瑜伽七十二卷十五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是增上戒,增上戒眷属?几是增上心,...梵语 kārsāpana,巴利语 kahāpana。为古印度之货币名,或为重量单位。又作羯利沙钵拏、迦利沙钵那、迦哩沙槃拏、...(经名)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十卷,东晋佛陀跋陀译。以观佛之相好及其功德为教者。海者譬三昧之功德深广也。...【随说因】 为十因之一。《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一切惑业系缚与不系缚之法,随所见闻觉...(名数)得预流果人所断之三种烦恼。...(术语)传灯录曰:西方有佛,其形丈六而黄金色。北史曰:时蜀沙门法成,率僧数千人,铸丈六金身。...(印相)Jaya,一作阇耶,印名,胜印或得胜印也。陀罗尼集经四曰:阇夜印,唐言胜印。又次下曰:阇耶印,唐言得胜印...又作盲禅者、暗禅比丘。系教家等禅宗以外之宗派者嘲讽禅家之语,尤指只执著于修禅定而不研究教法,闇于智解而又憍慢...梵名 Dhanikā。佛之弟子。又作檀腻迦、但尼迦、达腻迦、陀尼迦。檀尼迦原为陶师子,善于和泥作屋;因其欺骗守材者...【现量】 p0951 瑜伽十五巻八页云:现量者:谓有三种。一、非不现见,二、非已思应思,三、错乱境界。如彼巻八页至...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
在此世间,每一个众生都在追求着安乐,为什么会不期而遇种种痛苦呢?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颂》中回答说:苦因于惑业,...
竹窗三笔序 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从初至再。成二帙矣。兹度八旬。颇知...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印光法师《示华权师病中...
前言 我们学习佛法,目的在解脱烦恼的束缚,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然而解脱之前必须做一些准备,就是指要打好道前基...
从前有户人家,十分贫穷,生了个小男孩,实在养不起,只好用破布包着,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孩子扔在街上,还把家中...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有清净的因果。清净的果指的是涅槃,通往涅槃的道路呢,就是...
【原文】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药与病反,奈何以病为药?盖有形之身,不能无病,此理势所必...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前三年离不开母亲,自己生活不能料理,...
东禅从密禅师
【五灯会元】
福州东禅祖鉴从密禅师,汀州人也。上堂:「开口不是禅,合口不是道。踏步拟进前,全身落荒草。」
上篇:龙牙宗密禅师 | 下篇:天童普交禅师 |
指蒲缮尼食与珂但尼食,皆各有五种食物。(一)五蒲缮尼食(梵 paca-bhojanīya),又作五蒲阇尼食。译作五啖食。即五...
会释
五事三无漏学及彼眷属分别
罽利沙盘
观佛三昧海经
随说因
三结
丈六金身
阇夜
暗证禅师
檀尼迦
现量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推荐】解脱的四要

弃儿的故事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病是众生之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