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亦名:藏衣戒缘起、藏他衣钵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国,居士请僧,十七群持衣钵坐具针筒一面经行...(名数)一音声语言体。以言音语业为教体,故佛之言辞论说即教体。二名句文义体。依事立名,依名之众合为句,合众义...(一)梵语 samādhi 之音译,巴利语同。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定、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杂语)大乘义章十七末言五同六异。法华文句七下言六同十异。法华义疏八言七同十一异。...涅槃乃远离一切差别之相,故称为寂灭无二。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五上):“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p4505...又作日轮观、日想、日观。为观无量寿经中十六观之第一观。行此观法时,于落日之际,正坐向西,谛观彼落日,内心坚住...师子香,梵名 Sijha-gandha。为阿弥陀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之名(无诤念王之第七子)。此菩萨曾与观世音菩萨等,于...Nanhaijiguineifazhuan 佛教史传。唐义净撰。4卷。此书系义净由印度归国途中在南海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苏门...十一识之一。即尘识。尘识系由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转作之识,故称应受识。[显识论](参阅“十一识”328...在受持具足戒之前,应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八种违悖正理之见解。即: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士夫见、常见、断见、有见与无见。依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三之释:(...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了。修行最终是修我们当下这个心:自净其意,闲邪存诚。那这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求有不求灭。 所谓一切唯心造,心可以指挥行动、种因造福,...对于素食的另一种争论,在于人类是素食动物还是杂(肉)食动物? 其实,这本来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且应该早有定...
原文: 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慢慢就远离恶道了。 为什么呢?我们看讲义。 以知...
生活中总可以听到道德一词,那么在到底何为道德,而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谓之为有道德之人呢? 【道】:是指大自然的...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 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本焕长老 法名心虔,102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
慧圆上座
【五灯会元】
慧圆上座,开封酸枣于氏子。世业农,少依邑之建福寺德光为师。性椎鲁,然勤渠祖道,坚坐不卧。居数岁得度,出游庐山。至东林,每以己事请问,朋辈见其貌陋,举止乖疏,皆戏侮之。一日,行殿庭中,忽足颠而仆,了然开悟。作偈俾行者书于壁曰:「这一交,这一交,万两黄金也合消。头上笠,腰下包,清风明月杖头挑。」即日离东林,众传至照觉。觉大喜,曰:「衲子参究若此,善不可加。」令人迹其所往,竟无知者。﹝大慧武库谓证悟颙语,非也。﹞
上篇:兴福康源禅师 | 下篇:内翰苏轼居士 |
【戒类福业事】 p0693 俱舍论十八卷十六页云:今次应辩戒类福业事。颂曰:离犯戒及遮,名戒各有二。非犯戒因坏...
藏他衣物戒缘起
十种教体
三昧
声闻与缘觉同异
寂灭无二
日想观
师子香菩萨
南海寄归内法传
应受识
具戒方便
八不正见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慎独知于衾影

贪着福果报
如何证明人是素食动物

念佛受病,实是无量劫业力所现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