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依法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p0774 瑜伽七十七卷四页云:世尊!如说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不依法奢摩他毗...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的一种坐法。...(一)即天台宗所立三观之一,与“空观”、“假观”相对称。(参阅“一心三观”23) (二)指三论宗中“八不中道”之理...【答摩】 p1187 此数论外道三德之一。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梵云答摩,此名为暗。钝暗之暗。...【交会粗重】 p0635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交会粗重者:谓两两形交,身心疲损性。...次二禅者,若于初禅定中,厌离觉观,入中间禅。从未到地,专心不止,于后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具足四...【所有】 p0733 瑜伽八卷六页云:能摄依事,故名所有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又能障舍故,有戏论故;...(术语)受戒之年数也。比丘之坐次,依戒腊之多少而定。禅苑挂搭章曰:维那依戒腊次第挂搭。...指禅宗寺院中所设立之职务位次。即一寺中之僧众,无论上下,皆行普请法,均令参加劳动以自给;为分配职务、分工合作...谓阿罗汉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阿罗汉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无学根力。无学尸罗。无学善...(书名)具名华严原人论,一卷,唐圭峰宗密着。以华严之宗意,穷考人趣之生起者。...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印光大师校印本)...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她无儿无女,老伴也去世了,独自住在侄儿子家大房子背后的一个茅草屋里,村里人...
【原文】 凡皈依者,必须志诚恳切,修持净土法门。若仍用外道炼丹运气等工夫,则成邪正不分。或至以邪为正,以正为...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前去探望、慰问。诸菩萨、佛陀弟子及天人等,悉知此二大士相见...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死于血癌。中医和西医几乎都是无法治疗的。如果从药师咒的角...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些念佛人的典范常能发生安定鼓励的作用。这些念佛人往往是近...
关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临命终时种种瑞相,都已载在往生传内,这种例子已不胜枚举。我出家...信心,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一种是上根利智,智慧很猛利,就像舍利弗、文殊师利菩萨。为什么《阿弥陀经》要...
太史黄庭坚居士
【五灯会元】
太史山谷居士黄庭坚,字鲁直。以般若夙习,虽膴仕澹如也。出入宗门,未有所向。好作艳词,尝谒圆通秀禅师,秀呵曰:「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秀方戒李伯时画马事,公诮之曰:「无乃复置我于马腹中邪?」秀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中,正恐生泥犁耳。」公悚然悔谢,由是绝笔。惟孳孳于道,著发愿文,痛戒酒色。但朝粥午饭而已。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堂曰:「不是!不是!」公迷闷不已。一日恃堂山行次,时岩桂盛放,堂曰:「闻木犀华香么?」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即拜之。曰:「和尚得恁么老婆心切。」堂笑曰:「只要公到家耳。」久之,谒云岩死心新禅师,随众入室。心见,张目问曰:「新长老死学士死,烧作两堆灰,向甚么处相见?」公无语。心约出曰:「晦堂处参得底,使未著在。」后左官黔南,道力愈胜。于无思念中顿明死心所问。报以书曰:「往年尝蒙苦苦提撕,长如醉梦,依俙在光影中。盖疑情不尽,命根不断,故望崖而退耳。谪官在黔南道中,昼卧觉来,忽尔寻思。被天下老和尚谩了多少!唯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也,不胜万幸。」后作晦堂塔铭曰:「某夙承记[廿/别],堪任大法。道眼未圆,而来瞻窣堵,实深宗仰之叹。乃勒坚[王*民],敬颂遗美。」公复设苹蘩之供,祭之以文,吊之以偈曰:「海风吹落楞伽山,四海禅徒著眼看。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干。」
上篇:道吾仲圆禅师 | 下篇:观文王韶居士 |
(术语)梵语曰素佉Sukha,又曰苏吉施罗。遇好缘好境而身心适悦也。佛地论五曰:适悦身心名乐。梵语杂名曰:素佉。...
依法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吉祥坐
中观
答摩
交会粗重
二禅
所有
戒腊
禅林职位
阿罗汉果
原人论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农妇麻三的惨淡人生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香积法味供养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嗔痴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