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类智】 p1446 集异门论七卷一页云:类智云何?答:缘色无色界行诸无漏智,缘色无色界行因诸无漏智,缘色无色界行...行,行者,乃为寺院服杂役者。行童,即指为寺院服杂役之青少年或小沙弥。又称童行、道者、童侍、僧童。据睽车志载,...(地名)蒙古之大沙漠也。西域记十二曰: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集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达茫茫莫知...梵语 vimukti-rasa。出世法三味之一。即涅槃之妙味。大智度论卷一○○(大二五·七五六中):“佛法皆是一种一味,...千手千眼观世音之简称。千手千眼者,两眼两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于二十五有,而成千...(物名)盖佛之头上以避雨露尘埃者。原系天人之供养,故云天盖。又垂于头之上方者。亦曰天盖。礼赞曰:天来香盖捧,...【见他作恶四行观察】 p0644 瑜伽十八卷二十三页云:如是或善男子,或善女人,见他所作诸恶业已;由四种行,谛...谓多数之寺塔。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一谓佛灭后,阿育王作八万四千宝塔,安奉佛舍利。又法显传及大唐西域记均载此说。[...【五种方便摄一切正方便】 p0288 显扬八卷七页云:论曰:不颠倒方便者:谓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方便,摄一切正方便;...梵名 Sapta-jīna-stava。全一卷。宋代法天译。又作七佛梵赞、七胜者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对过去七佛之梵赞...(一)梵语 vikalpa。推量思惟之意。又译作思惟、计度。即心及心所(精神作用)对境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印光大师校印本)...秋收之后,毗弥好整以暇地坐在庭院里为小狗抓跳蚤。悄然一瞥,远方一个落寞的身影,萧飒如枯叶飘零悠悠穿过巷弄曲径...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应发如铁围...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侍者性然法师将长老晚年事迹及往生过程详尽口述,并由宗性法师...
我们来看看,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这个地方我们哪些因缘要避免,哪些因缘要去追求。智慧对我...问: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开示其意义。 大安法师答: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方法。...
今天我们来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区。这边住的都是尼众的出家师父。今天我们来到的这个寺院叫做圆通禅林,俗称又叫望海...
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阿难尊者的疑惑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在修学的处所当中,应该以什么来当作对治的处...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饶过谁?钓鱼、捉鱼、贩鱼的可怕果报!奉劝有缘阅读此文的朋友不要钓鱼、捉鱼、贩鱼了! ...
云居元祐禅师
【五灯会元】
南康军云居真如院元祐禅师,信州王氏子。僧问:「如何是道林的旨?」师曰:「札。」曰:「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师曰:「汝皮袋重多少?」曰:「高著眼看。」师曰:「自领出去。」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胡天雪压玉麒麟。」问:「如龟藏六时如何?」师曰:「文彩已彰。」曰:「争柰处处无踪迹。」师曰:「一任拖泥带水。」曰:「便与么去时如何?」师曰:「果然。」上堂:「过去诸如来,更不再勘。现在诸菩萨,放过即不可。未来修学人,谩他一点不得。所以教中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虽然如是,云居门下,正是金屑落眼。」上堂:「凡见圣见,春云掣电。真说妄说,空花水月。翻忆长髭见石头,解道红炉一点雪。」击禅床,下座。上堂:「龟毛为箭,兔角为弓。那吒忿怒,射破虚空。虚空扑落,倾湫倒嶽。墙壁瓦砾放光明,归依如来大圆觉。」击禅床,下座。上堂:「月色和雪白,松声带露寒。好个真消息,凭君子细看。黄龙先师和身放倒,还有人扶得起么?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击禅床,下座。上堂:「一切声是佛声。」以拂子击禅床曰:「梵音深远,令人乐闻。」又曰:「一切色是佛色,」乃拈起拂子曰:「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已到之者,顶戴奉行。未到之者,应如是知,应如是信。」击禅床下座。今诸方三塔,师始创也。
上篇:宝峰克文禅师 | 下篇:大沩怀秀禅师 |
(术语)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天台家用诸法实相之语也。唯识论九曰: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华严大疏曰:往复无际...
类智
行童
流沙
解脱味
千手观音
天盖
见他作恶四行观察
八万四千塔
五种方便摄一切正方便
七佛赞呗伽陀
分别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未及害彼,返自害己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
大安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

普陀山的和尚讲普陀山的事儿--慈眼视众生

以六根当所观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