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诸佛三德之一。断尽一切烦恼之德也。涅槃三德之解脱德当之。...(1298~1374)高丽僧。号白云,世称白云景闲。金罗道古阜人。幼年出家,后至元都,参谒天竺僧指空。复至江南湖州(...(术语)谓妄心所现虚妄不实之境界。一切世间之事物是也。占察经下曰:但以众生无明痴闇,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于受用中善知其量】 p0751 瑜伽七十一卷十一页云:于受用中善知量者:谓如所受,于此时中,应可受用。于何时...【生起】 p0473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言生起者:于一切时,容可生故。...指吾人本具自性清净心之真性。盖吾人之心性原本清净,远离烦恼,无有染污,故经典中多称为自性清净心、本性清净心或...亦名:三小界四过、小界四是 济缘记·释诸界篇:“明彼四是,即今所立:一、须难缘,二、不立相,三、须即解,四、...(杂名)昔拘尸那城诸力士舁佛棺,因而诸山之舆夫谓之力者。...(譬喻)譬涅槃也。祖庭事苑三曰:大般若云:善现白佛:云何菩萨为与世间作洲渚故,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佛言:譬如巨...【无罪法】 p1051 法蕴足论七卷十三页云:云何无罪法?谓三妙行,三善根,十善业道,是名无罪法。 二解 品类足论六...【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 p1122 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耶?答:依相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毗尼日用切要...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 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少有人注意过它。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问: 请问如果没有进佛门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大安法师答: 虽然没有进行形式上的皈依...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种种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种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业、苦...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涿州范阳县人。后周时期大臣、藏书家。与兄窦禹锡皆以词学著名...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无敌意。所以,第一个对象是我。我们现在以盘坐的方式修慈心...
一个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没有财富,也能作福,修到福德;一个没有智慧的人,自己有财富也不知道怎么去修福。 这里...
投子修颙禅师
【五灯会元】
舒州投子修颙证悟禅师,僧问:「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为甚么赵州三等接人?」师曰:「入水见长人。」曰:「争奈学人未会。」师曰:「唤不回头争奈何!」上堂:「楞伽峰顶,谁能措足?少室岩前,水泄不通。正当恁么时,黄头老子张得口,碧眼胡僧开得眼。虽然如是,事无一向。先圣幸有第二义门,足可共诸人东说西说。所以道春生夏长,秋落冬枯,四时迁改,轮转长途。愚者心生彼此,达者一味无殊。」良久曰:「陕府铁牛吞大像,嘉州佛向藕丝藏。」上堂:「巍巍少室,永镇群峰。有时云中捧出,有时雾罩无踪。有时突在目前,有口道不得,被人唤作壁观胡僧。诸仁者作么生免得此过?休!休!不如且持课。」良久曰:「一元和,二佛陀,三释迦。自余是甚碗跶丘。参!」
上篇:本觉守一禅师 | 下篇:地藏守恩禅师 |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隋之际...
断德
景闲
妄境界
于受用中善知其量
生起
心真
摄僧三小界四是
力者
洲渚
无罪法
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一生定要美丽一次
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
戒除骄慢
净慧法师:人生的三大缺陷

窦禹钧大积阴德,五子登科享高寿

修慈心禅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