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1、因缘生之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叫做理。 2、世间森罗万象之相叫做事,真如的理体叫做理。...【无纵逸】 p1051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无纵逸者:谓于欲等寻思恶法,防护心故。又于善中,自安处故。...(杂语)粥饭了,挂钵于钩也。因之禅僧止住于他寺曰挂钵。又曰挂搭,挂锡等。...(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阿弥陀如来之陀罗尼及供养法,教人证念佛三昧则必生净土。...三皈亦属戒法,又作三皈依、三皈戒: 一、皈依佛 皈依佛宝而为师。 二、皈依法 皈依法宝而为药。 三...【六处修修满证得六种自在圆满】 p0315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三页云:由此修故,无学地中,六种修法,究竟圆满。一者、...(菩萨)又与月明童子,月明童男,月光童子异称同人。...凡十卷。隋代天台智顗述,法慎记,其后灌顶再加编整。略称禅波罗蜜。又作渐次止观、次第禅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梵名 Purāna。古印度教圣典之总称。约成书于西元前一世纪至十世纪间,流传至今,可分为大富兰那(梵 Mahāpurāna...(杂名)阿修罗之宫殿。义楚十六曰:长阿含云:阿修罗宫,在大海底。(中略)如天富乐。西域记十说清辩菩萨,入南天...梵语 vidyā,巴利语 vijjā。音译作费陀、苾驮。即灼照透视。意指破除愚痴之闇昧,而悟达真理之神圣智慧。据佛地经...(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鲜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粘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如尧帝处茅茨。禹王卑宫室。颜回居陋巷。只贵其德。不重宝严...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2007年1月9日至2月5日,深圳弘法寺举行禅七法会,本老每个禅七开示时都到禅堂讲开示。此文根据本老第三个禅七开示...礼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个...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住在天王殿东面的阁楼上。一天中午11点许,一根香烟头儿丢在...
惠林宗本禅师
【五灯会元】
东京慧林宗本圆照禅师,常州无锡管氏子。体貌厖硕,所事淳厚。年十九,依姑苏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出家,巾侍十载,剃度受具。又三年,礼辞游方,至池阳谒振宗。宗举:「天亲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问云:‘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只说这个法。’如何是这个法?」师久而开悟。一日,室中问师:「即心即佛时如何?」曰:「杀人放火有甚么难?」于是名播寰宇。漕使李公复圭命师开法瑞光,法席日盛。武林守陈公襄以承天兴教二刹命师择居,苏人拥道遮留。又以净慈坚请,移文谕道俗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道俗始从。元丰五年,神宗皇帝下诏,辟相国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召师为慧林第一祖。既至,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旨就寺之三门为士民演法。翌日,召对延和殿。问道赐坐,师即跏趺。帝问:「卿受业何寺?」奏曰:「苏州承天永安。」帝大悦,赐茶。师即举盏长吸,又荡而撼之。帝曰:「禅宗方兴,宜善开导。」师奏曰:「陛下知有此道,如日照临,臣岂敢自怠。」即辞退。帝目送之,谓左右曰:「真福慧僧也。」后帝登遐,命入福宁殿说法。以老乞归林下,得旨任便云游,州郡不得抑令住持。击鼓辞众,说偈曰:「本是无家客,那堪任意游?顺风加橹桌,船子下杨州。」既出都城,王公贵人送者车骑相属。师临别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闻者莫不感涕。晚居灵岩,其嗣法传道者,不可胜纪。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韩信临朝。」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师曰:「三皇冢上草离离。」问:「上是天,下是地,未审中间是甚么物?」师曰:「山河大地。」曰:「恁么则谢师答话。」师曰:「大地山河。」曰:「和尚何得瞒人!」师曰:「却是老僧罪过。」上元日,僧问:「千灯互照,丝竹交音。正恁么时佛法在甚么处?」师曰:「谢布施。」曰:「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师曰:「大似大斋来。」上堂:「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拈起拄杖曰:「这个是尘,作么生说个转法轮底道理?山僧今日不惜眉毛,与汝诸人说破。拈起也,海水腾波,须弥岌峇;放下也,四海晏清,乾坤肃静。敢问诸人,且道拈起即是?放下即是?当断不断,两重公案。」击禅床,下座。上堂:「看!看!烁烁瑞光照大千界,百亿微尘国土,百亿大海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乃至微尘刹土。皆于光中,一时发现。诸仁者还见么?若也见得,许汝亲在瑞光。若也不见,莫道瑞光不照好!参」上堂:「头圆像天,足方似地。古貌棱层,丈夫意气。趯倒须弥,踏翻海水,帝释与龙王无著身处。」乃拈拄杖曰:「却来拄杖上回避。咄!任汝神通变化,究竟须归这里。」以拄杖卓一下。师全身塔于苏之灵岩。
上篇:福昌信禅师 | 下篇:法云法秀禅师 |
(术语)四种往生之一。言罪业深之人,临终见地狱之猛火,而心狂乱,手握虚空,自身流汗七颠八倒者,闻善友之教,作...
事理
无纵逸
挂钵
无量寿如来修观行供养仪轨
三皈
六处修修满证得六种自在圆满
月明菩萨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富兰那
阿修罗宫
明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夏吃生姜七大好处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推荐】被人轻贱的前因后果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
心灵哲学小故事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