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杂语)素者洁白之义,粗略之义。为不杂鱼肉滋味之食物。...(饮食)荤乃蔬菜之臭者。辛乃其辣者。佛皆禁之。名义集三曰:荤而非辛,阿魏是也。辛而非荤,姜芥是也。是荤复是辛...【五取蕴苦】 p0264 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五取蕴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谓生苦器故,依生苦器故,苦苦器故...学人单独进入师家之室,呈上自己对公案之见解,称为独参。系临济宗提撕学人之重要方法。其法为学人应师之唤钟,一日...【三界九地】 三界,指众生赖以生存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有情在生死流转中依其境界所分的三阶级;系迷于...种类摄者,谓蕴界处其相虽异,蕴义界义处义等故展转相摄。蕴义等者,谓色受等皆有聚义,虽相各异一切相摄更互相望同...(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十七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禅宗公案名。又作云门闻声悟道。本则公案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针对由声色(对境)悟道之情形,向大众垂示全然彻...(书名)Veda,又曰薛陀。旧作皮陀,韦陀,鞞陀。婆罗门之经书也。...谓解释经论之际,取其中难解者各别析明其义。乃相对于总释大意而言。 p6357...【清净界声闻】 p0961 瑜伽六十七巻六页云:若有安住声闻种姓;是名清净界声闻。...毗尼日用切要...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往生论...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无间断,无思虑,无留住。 1....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 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问: 末学学佛知识浅薄,以六波罗蜜布施、忍辱开始,听从了某位师父的话。身在恶世,我感到任一波罗蜜都很难修。请...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已。这种状况一方面源于对因果律的愚昧,另一方面也跟懈...问: 您认为当前大陆佛教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如何加以改进? 界诠法师答: 大陆佛教自从文革后,进入迅速恢复时期...学佛最基本的是要学习互相尊重、彼此和睦,这也是佛陀教育弟子们的重要课题长幼有序。 佛陀在世时,常在恒河的两岸...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四处打听,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
云门朗上座
【五灯会元】
韶州云门山朗上座,自幼肄业讲肆,闻僧问云门:「如何是透法身句?」门曰:「北斗里藏身。」师罔测微旨,遂造云门。门才见便把住曰:「道!道!」师拟议,门拓开,乃示颂曰:「云门耸峻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再举轹中泥。」师因斯大悟,即便礼拜。自此依云门为上座。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穿靴水上行。」问:「如何是透脱一路?」师曰:「南赡部洲北郁单越。」曰:「学人不会,意旨如何?」师曰:「朝游罗浮,暮归檀特。」
上篇:天柱山和尚 | 下篇:纂子山庵主 |
禅林用语。谓自己招认自己之缺点。一款,即一纸召唤状。“自领出头”,本为我国法庭所用之语,指自己出席法庭招认罪...
素食
荤辛
五取蕴苦
独参
三界九地
种类摄
诸佛咨嗟愿
云门声色
吠陀
随难别解
清净界声闻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佛教对地理风水的看法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怎样修六波罗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