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p0043 显扬一卷十四页云:不相应行者:谓诸行,与心不相应。于心心法,及色法分位,假施...(杂语)译曰对面施。戒疏二上曰:僧鬘物者,此梵本音。据唐言之对面物也,即是现前对面之施耳。...【远离所缘可令惑断】 p1258 俱舍论二十一卷十一页云:诸惑永断,为定从何?颂曰:应知从所缘、可令诸惑断。论曰:...法相宗所修的观行,从浅至深,共有五重,名五重唯识观。 第一重是遣虚存实,即遣除遍计所执的虚妄计度,而存依他起...(故事)鸠摩罗什卒于长安。姚兴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烂。见晋书。...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吾人的心身,使不得解脱出离生死。...(一)唐代僧。生卒年不详。居于京兆华严寺。为洞山良价之法嗣。因后唐庄宗之召请,而大振曹洞宗。敕谥“宝智大师”。...梵语 agnidagdha。印度四葬之一。又作荼毗(巴 jhāpita,即燃烧之意)。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印度自古最重视火葬...(人名)乌窠道林禅师,姓潘,名香光,富阳人也。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具。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处,...指印度恒河之支流尼连禅河(梵 Nairajanā,今法尔古河)。又称尼连禅江、尼连江水。释尊放弃苦行时,曾至此沐浴,...大乘唯识家所立心所之数。即触、作意、受、想、思(以上属遍行)、欲、胜解、念、定、慧(以上属别境)、信、精进、...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应选择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当作供养的对境,而不要盲目相信那...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好,再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法...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老和尚,他在房间参禅,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老...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对住持僧应尊称为长老、方丈、禅师。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尊称喇嘛,...问: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先后次第,还是一切交给佛菩萨,一心念佛就行? 大安法师答: 学佛...
1.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他淫,身体香洁...很多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心里不安,是因为生活太紧张,同时物质欲望太高,以致于每天忙碌追求、身心劳顿。长期生活在...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则将来业报现前时,就会障碍你了生死,...
庐山庆云和尚
【五灯会元】
庐州庆云和尚,僧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如何是直截根源?」师曰:「十进九退。」曰:「如何即是?」师曰:「何日得休时。」问:「一言道断时如何?」师曰:「未是极则处。」曰:「如何是极则处?」师曰:「冬后一阳生。」问:「诸法实相义,和尚如何说?」师曰:「口挂东壁上。」问:「佛令祖令今已委,向上机锋事若何?」师曰:「令。」曰:「学人不晓,如何指示?」师曰:「收。」
上篇:天王徽禅师 | 下篇:永福朗禅师 |
为对于大藏经中所收小乘部经典之统称。原为佛陀所说教法之总称,大乘佛教于西历纪元前后兴起,遂有大乘经典之成立;...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僧鬘
远离所缘可令惑断
五重唯识
舌不烂
结缚
休静
火葬
乌窠禅师
金流
五十一心所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福德浅薄之人供养财产,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游览寺院的四个禁忌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个优先

佛经中开示不邪淫的功德
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